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0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桥梁检测车简介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公铁两用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开发 | 第19-35页 |
2.1 公铁两用桥梁检测车的功能要求及参数的确定 | 第19-22页 |
2.1.1 桥梁检测车的功能要求 | 第19-20页 |
2.1.2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形式 | 第22-24页 |
2.3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研究 | 第24-33页 |
2.3.1 臂架结构的设计 | 第24-25页 |
2.3.2 工作平台的设计 | 第25-26页 |
2.3.3 二回转机构的设计 | 第26-31页 |
2.3.4 一回转机构的设计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35-60页 |
3.1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运动仿真 | 第36-46页 |
3.1.1 桥梁检测车桥下作业展车过程 | 第36-39页 |
3.1.2 虚拟样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9-46页 |
3.2 基于质心轨迹的稳定性分析 | 第46-55页 |
3.2.1 基本要求及倾覆线的确定 | 第46-47页 |
3.2.2 上车结构部件质心轨迹分析 | 第47-50页 |
3.2.3 上车结构臂架系统质心轨迹分析 | 第50-53页 |
3.2.4 平衡配重优化设计 | 第53-55页 |
3.3 关键部件的载荷分析 | 第55-58页 |
3.3.1 关键液压缸载荷分析 | 第55-57页 |
3.3.2 回转支撑受力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60-81页 |
4.1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0-65页 |
4.1.1 上车结构几何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4.1.2 臂架材料的性能参数 | 第61-62页 |
4.1.3 工况的确定及定义接触区域 | 第62-63页 |
4.1.4 有限元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63-64页 |
4.1.5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64-65页 |
4.2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65-74页 |
4.2.1 上车结构强度分析 | 第65-73页 |
4.2.2 上车结构刚度分析 | 第73-74页 |
4.3 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模态分析 | 第74-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主臂变幅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与优化分析 | 第81-97页 |
5.1 基于ADAMS运动学仿真的主臂变幅液压缸负载力的测算 | 第81-85页 |
5.2 主臂变幅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85-89页 |
5.2.1 变幅机构三铰点的受力分析 | 第85-87页 |
5.2.2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87-88页 |
5.2.3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88页 |
5.2.4 约束函数的确定 | 第88-89页 |
5.3 基于ADAMS的主臂变幅机构三铰点优化分析 | 第89-96页 |
5.3.1 主臂变幅机构的参数化建模 | 第89-93页 |
5.3.2 灵敏度分析 | 第93-94页 |
5.3.3 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94-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98页 |
6.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