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8-9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 研究重点 | 第10-11页 |
|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王道源的艺术历程及价值取向的形成 | 第12-19页 |
| 第一节 王道源的生平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王道源艺术理念的形成和根源——与左翼相关 | 第13-19页 |
| 一 工作经历 | 第13-15页 |
| 二 交友圈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王道源“徘徊”的美术家与近现代美术运动 | 第19-35页 |
| 第一节 留学浪潮下不同艺术流派的碰撞 | 第19-22页 |
| 第二节 王道源与中国近现代美术运动 | 第22-35页 |
| 一 美术的嫁接者——偏印象写实画风 | 第22-28页 |
| 二 狂飙情感性——决澜社艺术运动与王道源 | 第28-32页 |
| 三 自由的理想——晨光美术会与王道源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戏剧转型期下王道源的戏剧抉择和创作活动 | 第35-45页 |
|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戏剧背景下与田汉的交往 | 第35-39页 |
| 第二节 王道源的戏剧实践 | 第39-45页 |
| 一 秋天雨雀《北国之夜》——觉醒的人性 | 第39-41页 |
| 二 高尔基《夜店》——徘徊的“边缘人” | 第41-45页 |
| 第四章 对“理想”教育理念的践行和上海艺专的建立 | 第45-63页 |
| 第一节 方兴未艾的美术教育事业——交杂混合期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理想”模式的追逐者——王道源的教育思想 | 第46-52页 |
| 一 传统学院派的反叛——自由与个性的坚守 | 第46-48页 |
| 二 传统审美教育的革新——儿童自由化运动 | 第48-52页 |
| 第三节 陨落的新星——上海艺术专科学校 | 第5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表格及图版目录 | 第68-70页 |
| 附录 | 第70-82页 |
| 一 王道源年表 | 第70-72页 |
| 二 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在《申报》上的报道汇总 | 第72-74页 |
| 三 王道源的教学手稿 | 第74-77页 |
| 四 王道源的文章汇总 | 第77-82页 |
| 作者简介(包括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