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要管理者和建设水平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2.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案方面的可能创新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方面的可能创新 | 第17页 |
1.4.3 学术观点方面的可能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第18-40页 |
2.1 大学管理者理论的渊源 | 第18-21页 |
2.1.1 领导理论 | 第18-19页 |
2.1.2 高等教育领导力理论 | 第19-21页 |
2.2 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 | 第21-24页 |
2.2.1 政治行政二分法提出的思想渊源 | 第21页 |
2.2.2 政治行政二分法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21-22页 |
2.2.3 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内容 | 第22-24页 |
2.3 大学校长 | 第24-34页 |
2.3.1 角色定位 | 第25-28页 |
2.3.2 素质研究 | 第28-30页 |
2.3.3 能力研究 | 第30-32页 |
2.3.4 职责与责任 | 第32-34页 |
2.4 大学排行榜 | 第34-37页 |
2.4.1 求学和招聘 | 第34页 |
2.4.2 市场营销和知名度 | 第34-35页 |
2.4.3 政策,治理和管理 | 第35页 |
2.4.4 学术刊物 | 第35-36页 |
2.4.5 马太效应 | 第36-37页 |
2.5 结论 | 第37-40页 |
2.5.1 校长是谁 | 第37页 |
2.5.2 下一步工作 | 第37-40页 |
第3章 中国大学校长与党委书记 | 第40-54页 |
3.1 中国大学校长角色的演变 | 第40-42页 |
3.2 大学党委书记 | 第42-45页 |
3.2.1 设立原因 | 第42-43页 |
3.2.2 基本标准 | 第43-44页 |
3.2.3 角色研究 | 第44-45页 |
3.2.4 职能研究 | 第45页 |
3.3 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差异分析 | 第45-54页 |
3.3.1 两种基本假设 | 第46页 |
3.3.2 数据样本及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3.3.3 验证假设一 | 第47-48页 |
3.3.4 验证假设二 | 第48-50页 |
3.3.5 其他因素 | 第50-51页 |
3.3.6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3.3.7 结论 | 第52-54页 |
第4章 大学排行榜 | 第54-64页 |
4.1 武书连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 第54-56页 |
4.1.1 武书连排行榜发展沿革 | 第54-55页 |
4.1.2 武书连排行榜的特点 | 第55-56页 |
4.2 网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 第56-58页 |
4.2.1 网大排行榜的发展沿革 | 第56-57页 |
4.2.2 网大排行榜的演变特点 | 第57-58页 |
4.3 校友会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 第58-60页 |
4.3.1 校友会排行榜的发展沿革 | 第58-59页 |
4.3.2 校友会排行榜的演变特点 | 第59-60页 |
4.4 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 第60-61页 |
4.4.1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排行榜的发展沿革 | 第60-61页 |
4.4.2 演变特点 | 第61页 |
4.5 四种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理念及构型的比较 | 第61-64页 |
4.5.1 武书连榜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第61-62页 |
4.5.2 网大榜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第62页 |
4.5.3 校友会榜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第62-63页 |
4.5.4 中评榜的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第63-64页 |
第5章 管理者差异与大学排行榜 | 第64-82页 |
5.1 基本假设 | 第64-67页 |
5.1.1 人口统计学背景假设 | 第64-65页 |
5.1.2 教育背景假设 | 第65页 |
5.1.3 工作背景假设 | 第65-66页 |
5.1.4 学术背景假设 | 第66-67页 |
5.2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 第67-69页 |
5.2.1 样本选择 | 第67页 |
5.2.2 变量设计 | 第67-69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69-79页 |
5.3.1 人口统计学指标分析 | 第69页 |
5.3.2 教育背景指标分析 | 第69-73页 |
5.3.3 工作背景指标分析 | 第73-77页 |
5.3.4 学术背景指标分析 | 第77-79页 |
5.4 结论 | 第79-82页 |
5.4.1 合理的结论 | 第79-80页 |
5.4.2 值得商榷的结论 | 第80-82页 |
第6章 中外大学校长差异对大学排名的影响分析 | 第82-94页 |
6.1 样本选取与基本假设 | 第82-85页 |
6.1.1 样本选取 | 第82-83页 |
6.1.2 基本假设 | 第83-85页 |
6.2 中外大学校长个人背景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85-90页 |
6.2.1 人口统计学背景分析 | 第85-86页 |
6.2.2 教育背景分析 | 第86-89页 |
6.2.3 工作背景分析 | 第89-90页 |
6.3 差异之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90-92页 |
6.3.1 年龄 | 第90页 |
6.3.2 教育背景 | 第90-91页 |
6.3.3 学科类型 | 第91页 |
6.3.4 晋升方式 | 第91-92页 |
6.4 结论 | 第92-94页 |
6.4.1 合理的结论 | 第92-93页 |
6.4.2 值得商榷的结论 | 第93-94页 |
第七章 实证结论问题探究 | 第94-100页 |
7.1 质疑 | 第94-95页 |
7.2 指标解析 | 第95-96页 |
7.3 原因剖析 | 第96-98页 |
7.3.1 严重依赖研究指标 | 第96页 |
7.3.2 存在忽视教学指标的行为 | 第96-97页 |
7.3.3 过多的依赖于全球数据经纪商 | 第97页 |
7.3.4 低估了非英语国家的大学排名 | 第97页 |
7.3.5 商业目的逐步显现 | 第97-98页 |
7.3.6 存在有争议的指标 | 第98页 |
7.3.7 商业目的变强 | 第98页 |
7.4 结论 | 第98-100页 |
第8章 政策建议 | 第100-10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