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激光雷达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1.2.2 激光雷达估测森林结构参数 | 第16-17页 |
1.2.3 林分结构分布研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 | 第19-2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1.1 自然地理及气候概况 | 第19页 |
2.1.2 研究区森林概况 | 第19-20页 |
2.2 数据获取 | 第20-22页 |
2.2.1 样地数据获取 | 第20页 |
2.2.2 激光雷达数据获取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2.1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结构参数反演方法 | 第22-23页 |
3.2.2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蓄积量分布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结构参数反演 | 第25-40页 |
4.1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4.2 数据准备 | 第26-27页 |
4.2.1 地面数据汇总 | 第26-27页 |
4.2.2 激光雷达数据预处理 | 第27页 |
4.3 激光雷达特征变量提取 | 第27-30页 |
4.3.1 CVM模型特征变量 | 第27-29页 |
4.3.2 Weibull特征变量提取 | 第29-30页 |
4.4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30-31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4.5.1 冠层垂直剖面分析 | 第31-35页 |
4.5.2 森林结构参数预测模型 | 第35-38页 |
4.5.3 体元大小敏感性分析 | 第38-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蓄积量分布估测 | 第40-63页 |
5.1 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5.2 数据准备 | 第42页 |
5.3 激光雷达特征变量提取 | 第42-44页 |
5.4 Weibull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44-46页 |
5.4.1 参数预测法(PPM) | 第44-45页 |
5.4.2 基于百分位数参数回收法(PPRM) | 第45页 |
5.4.3 基于矩估计参数回收法(MPRM) | 第45-46页 |
5.5 株数和蓄积量分布估计 | 第46页 |
5.6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46-47页 |
5.7 蓄积量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47页 |
5.8 结果与分析 | 第47-61页 |
5.8.1 蓄积量、Weibull参数、百分位数和矩参数预测模型结果评价 | 第47-52页 |
5.8.2 株数反演结果与评价 | 第52-54页 |
5.8.3 不同林分密度样地蓄积量分布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5.8.4 蓄积量分布预测结果与评价 | 第58-6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3-67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64页 |
6.3 讨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