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预期目标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步骤 | 第12-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不足和难点 | 第13-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低碳经济发展 | 第15-17页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2 发展路径和方法 | 第16-17页 |
2.2 贸易全球化的碳排放效应 | 第17-20页 |
2.2.1 贸易开放的碳排放效应 | 第17-19页 |
2.2.2 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 | 第19-20页 |
2.3 小结 | 第20-23页 |
三、出口构成影响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 第23-30页 |
3.1 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3.1.1 生态环境要素禀赋论 | 第23-24页 |
3.1.2 跨国污染转移理论 | 第24-25页 |
3.2 影响机制 | 第25-27页 |
3.2.1 比较优势角度 | 第25-26页 |
3.2.2 改变动力角度 | 第26-27页 |
3.3 小结 | 第27-30页 |
四、苏、浙、粤出口贸易和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30-48页 |
4.1 苏、浙、粤出口贸易发展和出口构成现状 | 第30-40页 |
4.1.1 苏、浙、粤出口主要流向 | 第30-34页 |
4.1.2 苏、浙、粤出口总额及增速 | 第34-35页 |
4.1.3 苏、浙、粤出口贸易依存度 | 第35-37页 |
4.1.4 苏、浙、粤出口构成现状 | 第37-39页 |
4.1.5 小结 | 第39-40页 |
4.2 苏、浙、粤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 | 第40-48页 |
4.2.1 苏、浙、粤能源消费现状 | 第40-43页 |
4.2.2 苏、浙、粤碳排放现状 | 第43-46页 |
4.2.3 小结 | 第46-48页 |
五、苏、浙、粤出口构成影响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 第48-72页 |
5.1 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1页 |
5.2 出口构成影响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 第51-72页 |
5.2.1 线性估计 | 第51-54页 |
5.2.2 曲线拟合 | 第54-58页 |
5.2.3 计量模型构建 | 第58页 |
5.2.4 ADF平稳性检验 | 第58-61页 |
5.2.5 协整检验 | 第61-63页 |
5.2.6 回归结果和分析 | 第63-70页 |
5.2.7 小结 | 第70-72页 |
六、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72-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3-75页 |
6.2.1 加速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低碳产业在出口中的比例 | 第74页 |
6.2.2 发挥我国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提升国际市场分工地位 | 第74页 |
6.2.3 加快调整省内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省内能源效率 | 第74-75页 |
6.2.4 作为出口贸易引导者,政府应提高环境管制标准,实现企业出口低碳化 | 第75页 |
6.2.5 作为出口贸易的主体,企业应强化低碳技术研究,实现出口贸易低碳化 | 第7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