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老龄垃圾渗滤液MBR/UF/RO处理前后遗传毒性评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老龄垃圾渗滤液概述第8-10页
        1.1.1 渗滤液的产生第8-9页
        1.1.2 渗滤液的特点第9页
        1.1.3 渗滤液的危害第9-10页
    1.2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第10-13页
        1.2.1 土地处理第10-11页
        1.2.2 生物处理第11页
        1.2.3 物化处理第11-13页
    1.3 国内外渗滤液处理工艺第13-14页
    1.4 渗滤液风险评估现状第14-17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9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5.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3 创新点第18-19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二章 MBR/UF/RO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理化参数的去除效果第20-27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2 处理工艺流程第21-22页
    2.3 处理前后渗滤液理化指标的测定第22-24页
        2.3.1 pH、色度及部分金属的测定第22-23页
        2.3.2 氨氮、总氮及重金属的测定第23页
        2.3.3 COD的测定第23页
        2.3.4 PAEs的测定第23-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26页
        2.4.1 处理前后渗滤液水质分析第24-25页
        2.4.2 处理前后渗滤液中PAEs去除结果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MBR/UF/RO处理前后细胞毒性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第27-38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7-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7页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7-28页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HepG2细胞的培养第29页
        3.2.2 细胞毒性实验第29页
        3.2.3 MDA的测定第29-30页
        3.2.4 EROD酶的测定第30页
        3.2.5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3.3.1 渗滤液细胞毒性的测定第31-35页
        3.3.2 渗滤液处理前后HepG2细胞MDA含量测定第35-36页
        3.3.3 渗滤液处理前后HepG2细胞EROD酶含量测定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渗滤液经MBR/UF/RO处理前后细胞DNA链断裂损伤第38-51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40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页
        4.1.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9-40页
    4.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4.2.1 细胞前处理第40页
        4.2.2 碱性彗星试验第40-42页
        4.2.3 γH2AX流式细胞术(FCM)第42-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4.3.1 垃圾渗滤液引起的DNA链断裂损伤第43-47页
        4.3.2 垃圾渗滤液引起的DSB链断裂第47-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MBR/UF/RO处理渗滤液前后HepG2细胞DPC效应第51-57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1-52页
        5.1.1 实验材料第51页
        5.1.2 实验仪器第51-52页
        5.1.3 KCl-SDS法主要试剂的配制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5.2.1 细胞前处理第52-53页
        5.2.2 DPC的检测第53-54页
    5.3 实验结果第54-56页
        5.3.1 DNA标准曲线的制作第54页
        5.3.2 渗滤液处理后HepG2细胞DPC检测第54-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结论第57页
    6.2 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理化性质分析及精炼
下一篇:多环芳烃在微塑料聚苯乙烯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