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三维CAD软件转换接口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言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2 异构CAD模型转换方法研究 | 第12-15页 |
·间接型接口 | 第12-13页 |
·IGES | 第12-13页 |
·STEP | 第13页 |
·两种转换方法的对比 | 第13页 |
·直接型接口 | 第13-14页 |
·UG/PRO/E软件的数据转换方法 | 第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3 基于UG/PRO/E的模型转换方法的实现 | 第15-19页 |
·UG接口解决方案 | 第15页 |
·UG模型读取接口基本思路 | 第15页 |
·UG模型写入接口基本思路 | 第15页 |
·PRO/E接口解决方案 | 第15-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4 关键技术 | 第19-28页 |
·基于特征的模型转换技术 | 第19-20页 |
·异构CAD软件(UG、PRO/E)集成技术 | 第20页 |
·UG接口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UG/OPEN函数转为CB函数 | 第20页 |
·Blend倒角边的读取 | 第20-21页 |
·拉伸体轮廓线的读取 | 第21页 |
·Chamfer倒角边的读取 | 第21页 |
·Linear_iset特征X、Y方向的确定 | 第21-22页 |
·PRO/E接口关键技术 | 第22-27页 |
·PROTOOLKIT函数转为CB函数 | 第22-23页 |
·坐标系转换 | 第23-24页 |
·阵列写入 | 第24-26页 |
·Hole特征的信息读取 | 第26-27页 |
·OFFSET处理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5 软件开发 | 第28-49页 |
·工作流程 | 第28-29页 |
·模块结构 | 第29页 |
·开发环境选取 | 第29-30页 |
·UG各特征描述 | 第30-36页 |
·体积块特征(Block) | 第30页 |
·方凸台特征(Rect_Pad) | 第30-31页 |
·圆凸台特征(Boss) | 第31页 |
·方腔特征(Rect_Pocket) | 第31-32页 |
·孔特征(Hole) | 第32页 |
·拉伸特征(Extrude) | 第32-33页 |
·旋转特征(Revolve) | 第33-34页 |
·倒圆角特征(Edge Blend) | 第34页 |
·倒角特征(Chamfer) | 第34-35页 |
·阵列特征(Instance) | 第35页 |
·抽空特征(Hollow) | 第35-36页 |
·偏置特征(Offset) | 第36页 |
·实体合并特征(Unite) | 第36页 |
·实体剪切特征(Trim Body) | 第36页 |
·PRO/E各特征描述 | 第36-48页 |
·拉伸特征(Extrude) | 第36-38页 |
·旋转特征(Revolve) | 第38-39页 |
·倒角特征(Chamfer) | 第39-41页 |
·倒圆角特征(Blend) | 第41-42页 |
·孔特征(Hole) | 第42-45页 |
·阵列特征(Pattern) | 第45-47页 |
·壳特征(Shell) | 第47-48页 |
·组(Group) | 第48页 |
·镜像(Mirror)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6 软件功能介绍 | 第49-54页 |
·软件功能 | 第49-51页 |
·应用效果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