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6-17页
        1.4.1 史料分析法第16页
        1.4.2 比较分析法第16-17页
        1.4.3 整体分析法第17页
        1.4.4 本文的创新点第17页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1.5.1 时间范围第17页
        1.5.2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界定第17-20页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第20-24页
    2.1 陕甘宁边区开展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第20-21页
        2.1.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文化濒临毁灭第20页
        2.1.2 关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出现分歧第20-21页
    2.2 陕甘宁边区具备了开展文化建设的主观条件第21-22页
        2.2.1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要性第21页
        2.2.2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探索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第21-22页
        2.2.3 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第22页
    2.3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文化建设的缘由第22-24页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第24-34页
    3.1 服务抗战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政策第24-25页
    3.2 繁荣文艺工作的政策第25-27页
        3.2.1 为工农兵服务是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建设的一贯目标第25-26页
        3.2.2 重视发展群众文艺的政策是陕甘宁边区制定文艺政策的主要方面第26页
        3.2.3 强调文艺工作服务于战争、生产和教育第26-27页
    3.3 重视军队文化建设的政策第27页
    3.4 注重加强文化制度建设第27-31页
        3.4.1 建立文化建设的奖惩机制第27-28页
        3.4.2 完善并加强组织机构保障文化建设第28-30页
        3.4.3 注重文化建设的规划,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指导第30-31页
    3.5 坚持开展群众文化运动第31-32页
    3.6 注重文化队伍建设第32页
    3.7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第32-34页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成就及特点第34-42页
    4.1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第34-37页
        4.1.1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第34-35页
        4.1.2 全面建设文化事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第35页
        4.1.3 重视理论建设,学术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强第35页
        4.1.4 发展教育事业,干部群众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第35-36页
        4.1.5 整个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第36-37页
        4.1.6 推动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第37页
    4.2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特点第37-42页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第37-38页
        4.2.2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大众化特点第38页
        4.2.3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具有传承性和指导性的作用第38-39页
        4.2.4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第39-40页
        4.2.5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具有创新性的特点第40页
        4.2.6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突出了干部教育的特点第40-41页
        4.2.7 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第41-42页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及启示第42-50页
    5.1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经验第42-44页
        5.1.1 坚持党的领导是边区文化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第42-43页
        5.1.2 正确的文化建设方针是边区文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第43页
        5.1.3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边区文化建设成功的文化基础第43页
        5.1.4 重视并团结知识分子是边区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第43-44页
    5.2 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对当前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第44-50页
        5.2.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一元文化和多样文化的关系第44-45页
        5.2.2 要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第45-47页
        5.2.3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47-48页
        5.2.4 要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第48-50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玻璃幕墙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