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的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5页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16页
    1.3 论文的主要结构和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摄像机模型和图像畸变校正的研究分析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摄像机模型第18-25页
        2.2.1 摄像机坐标系、图像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第18-20页
        2.2.2 线性相机模型第20-21页
        2.2.3 摄像机标定的计算过程第21-22页
        2.2.4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第22-24页
        2.2.5 摄像机畸变参数第24-25页
    2.3 图像畸变校正的研究分析第25-28页
        2.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5-26页
        2.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道岔缺口图像的畸变校正第30-4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缺口图像径向畸变校正第30-35页
        3.2.1 径向畸变校正算法选择第30-31页
        3.2.2 基于弧面映射的径向畸变校正模型原理第31-33页
        3.2.3 基于弧面映射的径向畸变校正算法的设计第33-35页
    3.3 缺口图像梯形畸变校正第35-39页
        3.3.1 梯形畸变模型描述第35-36页
        3.3.2 梯形畸变校正方法第36-38页
        3.3.3 梯形畸变校正方法的改进第38-39页
    3.4 图像畸变校正在道岔缺口监测系统上的实现第39-41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3.5.1 径向畸变校正结果及其分析第42-44页
        3.5.2 梯形畸变校正结果及其分析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光污染条件下缺口图像的有效识别第46-68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光污染下ZD6型缺口图像的有效识别第47-56页
        4.2.1 光污染下ZD6型缺口图像识别原理第48-49页
        4.2.2 图像二值化处理第49-50页
        4.2.3 基准线检测第50-53页
        4.2.4 左右缺口线分界线检测第53-55页
        4.2.5 左右缺口线检测第55-56页
    4.3 光污染下S700K型缺口图像的有效识别第56-63页
        4.3.1 S700K型缺口图像识别原理第57-59页
        4.3.2 基准线的检测第59-61页
        4.3.3 缺口线的检测第61-63页
    4.4 图像检测结果及分析第63-66页
        4.4.1 ZD6型图像识别测试结果第63-64页
        4.4.2 S700K型图像识别测试结果第64-65页
        4.4.3 实验结果分析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的心跳交互机制设计第68-74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心跳交互机制第68-71页
        5.2.1 心跳交互机制的定义第68-69页
        5.2.2 心跳交互机制的检测方法第69-71页
    5.3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的心跳交互机制设计第71-73页
        5.3.1 缺口监测系统心跳交互机制设计原理第71-72页
        5.3.2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心跳交互机制的实现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6.1 本文研究总结第74-75页
    6.2 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兴铸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宽频带天线设计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