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 乡村权力结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乡村治理规则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经营性治理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核心概念 | 第17-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经营性治理产生的村庄治理形态 | 第20-29页 |
一、村庄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一) 古色乡村与绿色生态 | 第20-21页 |
(二) 经济概况和宗族权威 | 第21-23页 |
二、权力运行:村庄自治趋于行政化 | 第23-26页 |
(一) 村级党组织 | 第23页 |
(二) 村民自治组织 | 第23-24页 |
(三)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 第24-26页 |
三、治理规则:熟人社会的激励式治理 | 第26-29页 |
(一) 目标责任制:激励式治理 | 第26-27页 |
(二) 利益相互关联:熟人社会网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S村经营性治理案例分析 | 第29-47页 |
一、何以可能:经营性治理发生机制 | 第29-35页 |
(一) 县乡政府“牵线搭桥” | 第29-32页 |
(二) 乡政府巧妙谋划“筹资推动” | 第32-34页 |
(三) 村组农民“齐心协力” | 第34-35页 |
二、何以运作:经营性村庄治理的运作过程 | 第35-40页 |
(一) 经营理念:扶持村庄内部主体自主经营 | 第36-37页 |
(二) 特色产业:村庄治理的核心保障 | 第37-38页 |
(三) 激发自主性:多方利益主体的介入 | 第38-39页 |
(四) 利益导控:经营村庄的主导原则 | 第39-40页 |
三、何以持续:经营性治理困境 | 第40-45页 |
(一) 政府资源的过分依赖 | 第41-42页 |
(二) 合作社内部经营困境 | 第42-44页 |
(三) 村民消极的认知 | 第44-45页 |
四、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经营性治理效能与运行逻辑 | 第47-55页 |
一、经营性治理效能 | 第47-52页 |
(一) 权力结构重置 | 第47-49页 |
(二) 治理规则失范 | 第49-50页 |
(三) 经营性治理的特征 | 第50-52页 |
二、经营性治理的讨论 | 第52-55页 |
(一) 行政经营:经营性治理实质运行逻辑 | 第52-53页 |
(二) 村庄的内生性:经营性村庄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附录1: 访谈对象目录 | 第55-56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3: 合作社成员出资情况 | 第57-58页 |
附录4: X县美丽乡村建设考评办法(试行)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