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1 海上油气泄露事故 | 第8-9页 |
| 1.1.2 深水溢油的运动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 1.2 深水溢油模型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溢油水面过程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溢油水下过程研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油气双羽流积分模型 | 第15-39页 |
| 2.1 双羽流模型理论及主要假设 | 第15-18页 |
| 2.2 控制方程 | 第18-21页 |
| 2.3 油气的溶解 | 第21-22页 |
| 2.4 油气及海水状态方程 | 第22-24页 |
| 2.4.1 油气分散相的状态方程 | 第22页 |
| 2.4.2 海水的状态方程 | 第22-24页 |
| 2.5 积分模型的数值解法 | 第24-27页 |
| 2.5.1 方程离散的Runge-Kutta格式 | 第24-25页 |
| 2.5.2 积分模型的求解流程 | 第25-27页 |
| 2.6 模型验证算例 | 第27-37页 |
| 2.6.1 算例设置 | 第27-28页 |
| 2.6.2 初始条件 | 第28-29页 |
| 2.6.3 双羽流形态 | 第29-30页 |
| 2.6.4 剥离高度和侵入高度 | 第30-33页 |
| 2.6.5 流速特征 | 第33-34页 |
| 2.6.6 流体密度特征 | 第34-36页 |
| 2.6.7 流量特征 | 第36-37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结合双羽流积分模型的三维水下溢油粒子追踪方法 | 第39-46页 |
| 3.1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控制方程 | 第39-40页 |
| 3.2 拉格朗日粒子模型与溢油全过程模拟 | 第40-42页 |
| 3.2.1 溢油水下过程 | 第40-42页 |
| 3.2.2 溢油水面过程 | 第42页 |
| 3.3 溢油水下耦合模型的算例验证 | 第42-46页 |
| 第4章 三维水下溢油粒子追踪模型在墨西哥湾的应用及验证 | 第46-73页 |
| 4.1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概况 | 第46-49页 |
| 4.2 模型的环境盐度场和温度场 | 第49-51页 |
| 4.3 环境流的水动力学验证 | 第51-62页 |
| 4.4 积分模型油气性质参数的选取 | 第62-65页 |
| 4.5 模拟结果 | 第65-71页 |
| 4.5.1 油滴和气体的溶解 | 第65-67页 |
| 4.5.2 羽流形态及侵入高度 | 第67-69页 |
| 4.5.3 油气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与分布 | 第69-7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5.1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