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9页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三) 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5-17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第19-28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9-23页
        1. 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与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第19-21页
        2. 无产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第21-22页
        3. 资产阶级道德虚假性和欺骗性的暴露第22-23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理论渊源第23-28页
        1. 古希腊时期的精神影响第23-24页
        2. 空想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第24-25页
        3. 德国古典哲学道德观第25-28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形成过程第28-42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道德观的批判第28-32页
        1. 对宗教问题的早期认识第28-29页
        2. 对宗教道德观的批判第29-32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道德观的批判第32-38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对康德道德观的批判第32-34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道德观的批判第34-3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第36-38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批判第38-42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主要内容与理论特征第42-56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主要内容第42-51页
        1. 生产方式是社会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第42-47页
        2.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道德发展的动力第47-49页
        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道德的发展目标第49-51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理论特征第51-56页
        1.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具有社会性第52-5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具有历史性第53-5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具有发展性第54-56页
四、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当代意义第56-61页
    (一) 理论意义第56-58页
        1. 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有机结合第56-57页
        2.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第57-58页
    (二) 实践意义第58-61页
        1. 对思考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具有重要作用第58-59页
        2.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第59-61页
五、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四次结合--基于解释学视域的百年解读
下一篇:马克思实践正义观及其主体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