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的抽样调查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研究意义第8-11页
    1.2 研究目标、假说与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目标第11页
        1.2.2 研究假说第11页
        1.2.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3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4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第14-21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2.1.1 农民合作社第14页
        2.1.2 “农超对接”第14-15页
        2.1.3 关系稳定性第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15-16页
        2.2.2 流通渠道理论第16页
        2.2.3 产业组织理论第16页
    2.3 相关文献回顾第16-21页
        2.3.1 农产品渠道关系(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第17-18页
        2.3.2 关于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8页
        2.3.3 关于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绩效的研究研究第18-19页
        2.3.4 关于“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2.3.5 研究现状述评第20-21页
3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现状分析第21-30页
    3.1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第21-23页
    3.2 样本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3页
        3.2.1 数据来源第23页
        3.2.2 数据处理第23页
    3.3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现状第23-29页
        3.3.1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存续时间的描述分析第24-25页
        3.3.2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生存函数的估计第25-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0-39页
    4.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第30-32页
    4.2 影响因素的设定及其主成分分析第32-35页
        4.2.1 变量设定与描述第32-33页
        4.2.2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第33-35页
    4.3 相关假设第35-36页
    4.4 计量结果与稳健性检验第36-38页
    4.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第39-41页
    5.1 研究结论第39页
    5.2 政策启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农户农业投入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水稻种植为例
下一篇:要素禀赋、行为能力与农户销售方式选择--基于9省农户调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