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热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第19-31页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19-21页
        2.1.1 传统文化的内涵第19-20页
        2.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第20-21页
    2.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概述第21-25页
        2.2.1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文化理论第21-23页
        2.2.2 列宁经典著作中的文化理论第23-24页
        2.2.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24-25页
    2.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第25-31页
        2.3.1 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第25-26页
        2.3.2 邓小平传统文化观第26-27页
        2.3.3 江泽民传统文化观第27-28页
        2.3.4 胡锦涛传统文化观第28-29页
        2.3.5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第29-31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热的发展历程第31-42页
    3.1 以反思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热阶段第32-34页
        3.1.1 传统文化热兴起的原因第32-33页
        3.1.2 由反思儒学到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第33-34页
    3.2 以“国学热”为主调的传统文化热阶段第34-37页
        3.2.1 “国学热”兴起和发展的原因第35-36页
        3.2.2 “国学热”由学术研讨向大众普及第36-37页
    3.3 以多样态多空间为特色的传统文化热阶段第37-42页
        3.3.1 新时代传统文化热勃兴的原因第37-38页
        3.3.2 传统文化多样态多空间传播新局面第38-42页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热的理性思考第42-46页
    4.1 传统文化的辩证认知水平有待提升第42-43页
    4.2 传统文化的表浅化、商业化传播问题有待解决第43-44页
    4.3 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与创新有待增强第44-46页
第五章 新时代引导传统文化热发展的对策第46-53页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方向引领第46-48页
        5.1.1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第46-47页
        5.1.2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第47-48页
    5.2 加大教育力度彰显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第48-50页
        5.2.1 强化以家庭为基础的美德教育第48-49页
        5.2.2 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第49页
        5.2.3 提升以社会为核心的公德教育第49-50页
    5.3 创新优化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第50-53页
        5.3.1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第50-51页
        5.3.2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共进第51页
        5.3.3 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局面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研究
下一篇: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