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低温弱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2页 |
2 多胺在抗逆性方面的作用 | 第12-19页 |
·多胺的生物合成 | 第12-14页 |
·多胺与植物抗寒 | 第14页 |
·多胺与植物抗旱 | 第14-15页 |
·多胺与植物抗盐碱 | 第15-16页 |
·多胺与植物抗衰老 | 第16页 |
·多胺对植物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 第16-17页 |
·多胺通过与带负电荷分子的结合对细胞膜系统起保护作用 | 第16-17页 |
·多胺通过增强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细胞膜 | 第17页 |
·多胺可以调节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相关酶的活性并提高抗氧化剂的含量 | 第17页 |
·多胺对植物逆境条件下的保护的机制 | 第17-18页 |
·多胺生合成酶转基因在一些植物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亚精胺对低温弱光条件下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马铃薯植株光响应曲线测量 | 第22-27页 |
·低温弱光条件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 | 第22-24页 |
·低温弱光条件下马铃薯气孔导度(Cond)的变化 | 第24-25页 |
·低温弱光条件下马铃薯胞间CO_2浓度(Ci)的变化 | 第25-27页 |
·低温弱光条件下马铃薯蒸腾速率(Tr)的变化 | 第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亚精胺对低温弱光下马铃薯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29-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材料 | 第2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9-31页 |
·植株体内多胺(PAs)含量的提取与测定 | 第30页 |
·抗坏血酸(AsA)含量测定 | 第3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0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 | 第30页 |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测定 | 第30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多胺(PAs)含量变化 | 第31-33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 | 第33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内SOD酶活力变化 | 第33-35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APX酶活力的变化 | 第35-36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GR酶活力的变化 | 第36-37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内MDA含量变化 | 第37-39页 |
·低温弱光胁迫前后马铃薯植株内H_2O_2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低温对马铃薯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低温对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40-41页 |
·低温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的影响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亚精胺生合成基因转化马铃薯再生体系构建 | 第43-4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种植资源的快繁 | 第43页 |
·无菌试管薯获得 | 第43-44页 |
·亚精胺生合成基因转化马铃薯 | 第44-45页 |
·菌株培养活化 | 第44页 |
·转化方法 | 第44页 |
·分化再生培养 | 第44页 |
·再生体系的培养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不同培养基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结薯率 | 第46-47页 |
·不同抗生素组合对愈伤形成的影响 | 第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不同培养基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 第47-48页 |
·抗生素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49-51页 |
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9页 |
2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一 | 第59-60页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