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颌面部外科学论文--牙及牙槽骨外科论文--牙齿摘除术(拔牙术)论文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痛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前言第10-18页
    1 下颌阻生智齿发生率高、并发症多第10页
    2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痛对患者的影响第10-11页
    3 术后减轻下颌阻生智齿局部肿痛的方法第11-12页
        3.1 药物治疗第11页
        3.2 拔牙技术第11页
        3.3 冷敷疗法第11-12页
    4 影响冷敷效果的因素第12-15页
        4.1 冷敷介质第12-13页
        4.2 冰袋外包装第13-14页
        4.3 冷敷方式第14页
        4.4 其他因素第14-15页
    5 不同冷敷方式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5.1 冷敷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第15页
        5.2 冷敷在其他临床疾病中的研究第15-18页
临床研究第18-24页
    1 研究对象第18页
        1.1 研究对象来源第18页
        1.2 纳入标准第18页
        1.3 排除标准第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1 样本含量计算第19页
        2.2 样本分组第19页
    3 干预方式第19-20页
        3.1 自制盐水冰袋第19-20页
        3.2 常规护理方式第20页
        3.3 对照组的干预第20页
        3.4 试验组的干预第20页
    4 研究工具第20-21页
        4.1 基本资料问卷第20页
        4.2 非接触红外额温度计第20-21页
        4.3 医用测量尺子第21页
        4.4 VAS疼痛评分表第21页
    5 资料收集方法第21-22页
        5.1 基本资料收集第21页
        5.2 温度测定第21-22页
        5.3 疼痛评分第22页
        5.4 肿胀程度评价第22页
    6 研究的质量控制第22-23页
        6.1 参与研究的依从性第22页
        6.2 拔牙手术方式控制第22-23页
        6.3 数据采集的控制第23页
    7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3页
    8 伦理考虑第23-24页
结果第24-32页
    1 患者一般资料第24-25页
    2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疼痛的影响第25-27页
        2.1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疼痛的动态变化第25页
        2.2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疼痛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25-27页
    3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肿胀程度的影响第27-29页
        3.1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肿胀程度第27-28页
        3.2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肿胀程度的差异性分析第28-29页
    4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皮肤温度变化的影响第29-31页
        4.1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皮肤温度的动态变化第29页
        4.2 不同冷敷方式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皮肤温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29-31页
    5 不同冷敷方式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比较第31-32页
讨论第32-35页
    1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疼痛的影响第32页
    2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肿胀程度的影响第32-33页
    3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皮肤温度变化影响第33-34页
    4 本研究的安全性分析第34-35页
    5 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第35页
结论第35-36页
总结第36-38页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第36页
        1.1 不同冷敷方式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临床应用第36页
        1.2 不同冷敷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痛的影响第36页
    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36-37页
        2.1 关注不同冷敷方式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应用第36页
        2.2 将评判思维融入口腔临床护理第36-37页
    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附录第43-52页
综述第52-59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胞窖调节蛋白SDP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下一篇:低氧环境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LDH和Nodal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