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伊斯兰教(回教)论文--对伊斯兰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语言学视角的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的思想比较

摘要第1-7页
目录第7-8页
第一章 阿拉伯语词语“(?)”与汉语词语“中”的语言学分析第8-19页
 第一节 阿拉伯语词语“(?)”的语言学分析与其代表的科学知识第8-11页
 第二节 汉语词语“中”的语言学分析与其代表的科学知识第11-14页
 第三节 语言的“(?)”和“中”之科学性第14-19页
  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概念与语言“(?)”和“中”的关系第15-17页
  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的等效原理与语言“(?)”和“中”的关系第17-19页
第二章 语言学视角的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中国文化儒家“中庸”的普通特征第19-34页
 第一节 语言学视角的伊斯兰教“中正之道”的普通特征第19-28页
 第二节 语言学视角的中国文化儒家“中庸”的普通特征第28-34页
  一、“中庸”对上天所赋予人的本性说明第31-32页
  二、士人大致上的四种类第32-34页
第三章 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之比较第34-41页
 第一节 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的同点第34-37页
  一、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以“仁”为基础原则第34-36页
  二、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以非矛盾性方法来解决矛盾第36-37页
 第二节 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的异点第37-41页
  一、伊斯兰教“中正之道”的宗教明确性与儒家“中庸”宗教象征性第37-39页
  二、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词语和儒家“中庸”与“中”字之间关系不第39-41页
第四章 当今伊斯兰世界缺少的“中正之道”和当今中国缺少的“中庸”第41-44页
 第一节 当今伊斯兰世界缺少的“中正之道”的知识第41-42页
 第二节 当今中国缺少的“中庸”的知识第42-44页
结语第44-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语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领域英汉学术语篇作者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以博士论文结构部分为例
下一篇:“被”字句施事隐显的语体差异及其功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