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次级债的一般理论 | 第14-20页 |
·次级债的含义 | 第14页 |
·次级债的基本属性 | 第14-16页 |
·债权性 | 第14-15页 |
·次级性 | 第15-16页 |
·次级债的分类 | 第16-17页 |
·次级债的功能及其作用分析 | 第17-20页 |
·有效拓宽资本筹措渠道 | 第17-18页 |
·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 | 第18-19页 |
·担保其他债权的实现 | 第19-20页 |
第3章 次级债的主要风险及其法律规避 | 第20-27页 |
·次级债的主要风险 | 第20-21页 |
·法律效力不明 | 第20页 |
·流动性不足 | 第20-21页 |
·信用风险偏高 | 第21页 |
·次级债风险的法律规避 | 第21-27页 |
·奠定次级债的合法基础 | 第21-24页 |
·确保次级债适度的流动性 | 第24-25页 |
·加强次级债监管 | 第25-27页 |
第4章 我国次级债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 第27-35页 |
·我国次级债的实践概况 | 第27-28页 |
·我国现有次级债法律制度分析 | 第28-31页 |
·我国次级债的含义和种类 | 第28-29页 |
·次级债的发行和流通 | 第29-30页 |
·次级债的偿还 | 第30页 |
·对次级债务人的监管 | 第30-31页 |
·我国现有次级债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次级债规章效力低 | 第31-32页 |
·次级债券的流动性不足 | 第32-33页 |
·次级债权人的保障不到位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次级债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5-42页 |
·明确次级债的法律效力 | 第35-37页 |
·解决次级债效力冲突的途径选择 | 第35-36页 |
·明确我国次级债法律效力 | 第36-37页 |
·拓宽次级债投资者范围 | 第37-38页 |
·加强次级债市场流动 | 第38-40页 |
·推动次级债交易市场发展 | 第38-39页 |
·有效控制互持风险 | 第39-40页 |
·完善债权人保护机制 | 第40-42页 |
·保障次级债权人信息获取权 | 第40-41页 |
·完善债权人会议制度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