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设计论文

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减振环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传统减振技术第13页
        1.2.2 压电效应在减振领域的发展第13-16页
        1.2.3 压电减振环的发展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压电元件的特性及其被动振动控制的原理第18-30页
    2.1 压电材料介绍第18-22页
        2.1.1 压电效应第18页
        2.1.2 压电材料的分类第18-20页
        2.1.3 压电陶瓷的特性及压电方程介绍第20-22页
    2.2 压电堆叠介绍第22-24页
    2.3 基于压电堆叠的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第24-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压电减振环结构设计第30-39页
    3.1 减振环工作的基本原理第30-31页
    3.2 减振环结构设计第31-33页
        3.2.1 减振环结构的设计要求第31页
        3.2.2 减振环的设计第31-33页
    3.3 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减振环力学性能分析第33-38页
        3.3.1 减振环的复刚度第34-36页
        3.3.2 减振环系统的力传递率第36-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分流电路设计和参数优化第39-50页
    4.1 四种基本分流电路设计第39-42页
        4.1.1 RC电路第39-40页
        4.1.2 LC电路第40-41页
        4.1.3 RLC串联电路第41-42页
        4.1.4 RLC并联电路第42页
    4.2 分流电路参数优化第42-49页
        4.2.1 RC电路第43-45页
        4.2.2 RLC串联电路第45-47页
        4.2.3 RLC并联电路第47-49页
    4.3 转子质量对参数优化的影响第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减振环系统有限元刚度分析第50-57页
    5.1 减振环有限元静刚度分析第50-53页
        5.1.1 减振环有限元建模第50-52页
        5.1.2 结果分析第52-53页
    5.2 深沟球轴承的有限元建模和复刚度计算第53-56页
        5.2.1 深沟球轴承的有限元建模第54-55页
        5.2.2 深沟球轴承的复刚度计算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对减振环装置隔力效果的实验研究第57-70页
    6.1 实验设备及环境介绍第57-60页
        6.1.1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7-58页
        6.1.2 实验方案第58-60页
    6.2 实验内容与数据分析第60-69页
        6.2.1 力传递率曲线的测量原理第60-61页
        6.2.2 实验内容第61-63页
        6.2.3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63-69页
    6.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7.1 本文总结第70页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g-4Y-xZn合金组织与力学、耐蚀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晶界对双晶γ-TiAl力学性能影响的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