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1 植物的胚胎发育及体细胞胚胎发生 | 第12-17页 |
1.2 激素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 第17-20页 |
1.2.1 生长素 | 第17-18页 |
1.2.2 细胞分裂素 | 第18-19页 |
1.2.3 脱落酸 | 第19页 |
1.2.4 乙烯 | 第19-20页 |
1.3 影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其他因素 | 第20-21页 |
1.3.1 多胺 | 第20-21页 |
1.3.2 硫氧还蛋白 | 第21页 |
1.3.3 表观调控 | 第21页 |
1.4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 LEC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5.1 LEC基因的概述 | 第23-24页 |
1.5.2 LEC基因参与表观调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24-25页 |
1.5.3 LEC基因调控胚胎发生 | 第25-27页 |
1.5.4 LEC基因调控种子中脂肪酸的合成 | 第27-28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9-4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2.1.2 载体和菌株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46页 |
2.2.1 陆地棉GhL1L1的分离和克隆 | 第30页 |
2.2.2 陆地棉GhL1L1进化分析 | 第30页 |
2.2.3 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 | 第30-31页 |
2.2.4 DNA的提取和Southern杂交 | 第31-32页 |
2.2.5 RNA的提取,Northern杂交和q RT-PCR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2.2.6 愈伤增殖率(CPR)和胚性愈伤的分化率(EDR)的统计 | 第33页 |
2.2.7 内源生长素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2.2.8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2.2.9 GUS定性和定量检测 | 第34-36页 |
2.2.10 组织化学观察 | 第36-39页 |
2.2.11 酵母单杂交(Y1H)点对点验证 | 第39-40页 |
2.2.12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实验 | 第40-41页 |
2.2.13 酵母双杂交(Y2H) | 第41-42页 |
2.2.14 Pull-down体外验证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42-43页 |
2.2.15 免疫沉淀质谱分析(IP-MS)鉴定互作蛋白 | 第43页 |
2.2.16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和蛋白共定位及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43-45页 |
2.2.17 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体内验证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83页 |
3.1 陆地棉GhL1L1家族分析 | 第46-54页 |
3.1.1 陆地棉GhL1L1进化分析 | 第46-48页 |
3.1.2 GhL1L1的表达分析 | 第48-51页 |
3.1.3 陆地棉GhL1L1超量表达载体和干涉表达载体转化棉花 | 第51-54页 |
3.2 GhL1L1调控棉花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 第54-74页 |
3.2.1 超表达GhL1L1抑制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增殖 | 第54-56页 |
3.2.2 GhL1L1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 | 第56-58页 |
3.2.3 GhL1L1影响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长素的积累和分布 | 第58-62页 |
3.2.4 酵母单杂交和LUC检测系统实验验证GhL1L1调控Gh PP2AA2的表达 | 第62-67页 |
3.2.5 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Gh PP2AA2蛋白与Gh PIN1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67-69页 |
3.2.6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TIBA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进程 | 第69-74页 |
3.3 GhL1L1调控棉花脂肪酸合成 | 第74-83页 |
3.3.1 GhL1L1转基因棉花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74-76页 |
3.3.2 酵母双杂交和IP-MS筛选GhL1L1的互作蛋白 | 第76页 |
3.3.3 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GhL1L1与NF-YC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76-83页 |
4 讨论 | 第83-89页 |
4.1 体细胞胚胎发生伴随着复杂的生长素动态变化 | 第83页 |
4.2 GhL1L1在陆地棉中的同源基因和进化分析 | 第83-85页 |
4.3 GhL1L1与生长素的极性分布 | 第85-86页 |
4.4 GhL1L1与脂肪酸的合成 | 第86-87页 |
4.5 GhL1L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4页 |
附录1 实验中所用到的引物序列 | 第104-107页 |
附录2 NF-YB亚家族基因的FPKM值 | 第107-109页 |
附录3 GhL1L1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子序列元件预测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