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远动技术论文--远动化系统论文--远距离控制和信号、远距离控制和信号系统论文

双手主从式力反馈遥微操作系统研制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遥微操作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综述第14-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微操作的末端执行器及相关技术第22-23页
    1.4 操作手第23-26页
        1.4.1 串联型操作手第24页
        1.4.2 并联型操作手第24-26页
    1.5 遥微操作主从双向协调控制第26-29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9-32页
        1.6.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0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双手主从式遥微操作系统总体方案第32-40页
    2.1 需求分析第32-33页
    2.2 双手主从式遥微操作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第33-35页
    2.3 双主手设计方案第35-37页
        2.3.1 双主手性能要求第35-36页
        2.3.2 主手结构方案选型第36-37页
    2.4 从手及其末端执行器设计方案第37-38页
        2.4.1 双从手设计方案第37页
        2.4.2 末端执行器设计第37-38页
        2.4.3 驱动方式选择第38页
    2.5 其他附属子系统第38-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双主手力反馈手控器结构设计及其优化设计第40-67页
    3.1 双主手力反馈型主手设计目标要求第40页
    3.2 主左手三自由度平动Delta运动学分析第40-42页
    3.3 主右手六自由度机构的选择和设计第42-57页
        3.3.1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第42-48页
            3.3.1.1 位置正解第43-45页
            3.3.1.2 位置逆解第45-47页
            3.3.1.3 运动学反解验证第47-48页
        3.3.2 六自由度复合机构运动学分析第48-50页
        3.3.3 工作空间比较第50-52页
            3.3.3.1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第50-51页
            3.3.3.2 复合机构工作空间第51-52页
        3.3.4 力传递能力比较第52-57页
            3.3.4.1 并联机构力传递能力第52-54页
            3.3.4.2 复合机构力传递能力第54-57页
    3.4 六自由度复合机构的性能指标分析及优化第57-66页
        3.4.1 性能指标分析第57-65页
            3.4.1.1 平动机构灵巧度指标第57-59页
            3.4.1.2 平动机构灵巧度综合评价指标第59-62页
            3.4.1.3 转动机构灵巧度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第62-64页
            3.4.1.4 六自由度机构灵巧度综合评价指标第64-65页
        3.4.2 六自由度复合机构的优化第65页
        3.4.3 六自由度复合机构的优化计算第65-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串并联结构主右手手控器标定研究第67-77页
    4.1 主右手机构简介与位置输出误差分析第67-71页
        4.1.1 主右手机构简介第67页
        4.1.2 主右手位置输出误差分析第67-68页
        4.1.3 平动机构的误差模型分析第68-69页
        4.1.4 转动部分误差模型分析第69-71页
    4.2 手控器标定实验第71-76页
    4.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带力传感微夹持器的研制及试验研究第77-87页
    5.1 带力传感的微夹持器总体设计第77页
    5.2 三维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第77-79页
    5.3 位移放大机构及放大倍数第79-80页
    5.4 应变梁的优化设计第80-82页
    5.5 测量原理第82-83页
    5.6 微夹持器有限元分析第83-84页
    5.7 微力传感器标定实验第84-86页
    5.8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遥微操作系统主从控制的研究第87-107页
    6.1 双手遥微操作系统第87-91页
        6.1.1 双手遥微操作系统结构第87-88页
        6.1.2 右手时延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第88-89页
        6.1.3 右手遥微操作系统稳定性分析第89-90页
        6.1.4 右手主从双向微操作控制总方案第90-91页
    6.2 微操作从右手位置控制第91-96页
        6.2.1 多轴位置控制指令第91-94页
        6.2.2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算法第94-96页
    6.3 操作主右手力反馈控制第96-101页
        6.3.1 主右手力反馈控制方案第96-98页
        6.3.2 从右手反馈力指令的产生第98-99页
        6.3.4 自适应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第99-101页
    6.4 算法流程及实现第101-104页
    6.5 位移跟踪实验第104-105页
    6.6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双手力觉反馈遥微操作系统试验第107-119页
    7.1 遥微操作试验目的和实验项目第107页
        7.1.1 试验目的第107页
        7.1.2 试验项目第107页
    7.2 双手带力反馈遥操作系统结构及硬件第107-111页
        7.2.1 系统结构第107-109页
        7.2.2 主从遥操作机器人试验系统的硬件第109-111页
    7.3 系统软件结构第111-112页
    7.4 主右手异构型主从遥操作系统位置跟踪实验第112-114页
    7.5 右手异构型主从遥操作系统力觉跟踪实验第114-115页
    7.6 主从操作细轴对孔实验第115-118页
        7.6.1 试验平台组成第115页
        7.6.2 实验参数的确定及实验第115-118页
    7.7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8.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9-120页
    8.2 研究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程序语言的Android应用隐私保护
下一篇:含氢材料组合空间中子探测器模拟分析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