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3、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 第15-17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公众参与 | 第17页 |
2、城市社区治理 | 第17-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多元共治理论 | 第19-20页 |
2、公民参与理论 | 第20-22页 |
二、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 第22-32页 |
(一)长安区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1、长安区社区简介 | 第22页 |
2、长安区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二)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 第23-32页 |
1、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 | 第23-24页 |
2、长安区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 | 第24-27页 |
3、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途径 | 第27-29页 |
4、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容 | 第29-32页 |
三、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成因 | 第32-38页 |
(一)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 | 第32-35页 |
1、自治组织发展水平较低 | 第32页 |
2、公众参与的主动性较差 | 第32-33页 |
3、公众参与信息沟通不顺畅 | 第33-34页 |
4、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较低 | 第34-35页 |
(二)长安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1、自治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2、参与型公民文化与参与能力的不足 | 第35-36页 |
3、对公众参与信息沟通的不重视 | 第36-37页 |
4、公众参与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 | 第37-38页 |
四、国内外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8-44页 |
(一)曼哈顿模式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1、曼哈顿社区治理公民参与的模式 | 第38页 |
2、曼哈顿模式公民参与的形式 | 第38-39页 |
3、曼哈顿模式公民参与的内容 | 第39-40页 |
(二)上海模式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1、上海社区治理公民参与的模式 | 第40页 |
2、上海模式公民参与的制度 | 第40-41页 |
3、上海模式公民参与的途径 | 第41-42页 |
(三)经验总结 | 第42-44页 |
五、完善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 第44-50页 |
(一)完善自治组织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1、完善自治组织外部制度环境 | 第44页 |
2、建全自治组织内部管理规范 | 第44-45页 |
(二)强化公众参与教育 | 第45页 |
1、加强公众参与文化宣传 | 第45页 |
2、深化公众参与社区教育 | 第45页 |
(三)提升信息沟通水平 | 第45-47页 |
1、加大对信息沟通的重视 | 第45-46页 |
2、确保社区信息公开透明 | 第46页 |
3、强化信息沟通交流效果 | 第46-47页 |
(四)加强社区治理的外部监督 | 第47-50页 |
1、加强公民对社区治理监督 | 第47页 |
2、发挥社会团体对社区治理监督 | 第47-48页 |
3、利用媒体对社区治理监督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