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泵站集水池恶臭扩散机理及通风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8-10页 |
1.1.2 污水泵站恶臭污染的危害 | 第10-12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 污水泵站恶臭气体的特征研究 | 第12-18页 |
1.2.1 污水泵站恶臭的来源 | 第13-15页 |
1.2.2 污水泵站恶臭的组成与分类 | 第15-16页 |
1.2.3 污水泵站恶臭物质主要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污水泵站集水池臭气散发规律的数学解析 | 第20-31页 |
2.1 泵站臭气散发问题描述 | 第20-24页 |
2.1.1 污水泵站集水池实物模型 | 第20-21页 |
2.1.2 污水泵站臭气散发描述 | 第21页 |
2.1.3 泵站臭气传质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2.2 泵站臭气浓度分布规律求解 | 第24-25页 |
2.3 泵站臭气散发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2.3.1 室内换气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恶臭气体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扩散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4 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5 分离系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集水池内气流组织及VOF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49页 |
3.1 集水池外形与几何尺寸 | 第31-33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33-36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3.2.2 湍流模型方程 | 第34页 |
3.2.3 VOF模型 | 第34-36页 |
3.3 模型求解 | 第36-39页 |
3.3.1 技术路线 | 第36页 |
3.3.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36-37页 |
3.3.3 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3.3.4 模拟实施过程 | 第38-39页 |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3.4.1 现有排风方式下的气流计算与分析 | 第39-41页 |
3.4.2 现有排风方式下的VOF模型计算与分析 | 第41-43页 |
3.4.3 调整为侧面开口气流计算与分析 | 第43-46页 |
3.4.4 调整为侧面长条开口气流计算与分析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格栅间排风系统计算与分析 | 第49-56页 |
4.1 格栅间概况 | 第49-50页 |
4.2 数值模拟 | 第50-53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4.2.2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4.2.3 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存在不足 | 第57页 |
5.3 建议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