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压力系统调整界限研究 | 第12-23页 |
1.1 注采比研究 | 第12-14页 |
1.1.1 注采比对含水上升率的影响 | 第12页 |
1.1.2 注采比对地层压力的影响 | 第12页 |
1.1.3 注采比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 合理地层压力研究 | 第14-19页 |
1.2.1 地层压力对采出程度的影响 | 第14-18页 |
1.2.2 地层压力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合理井底流压研究 | 第19-21页 |
1.3.1 油井流入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1.3.2 油井合理流压最大值的确定 | 第20-21页 |
1.3.3 油井合理流压最小值的确定 | 第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注水结构调整界限研究 | 第23-30页 |
2.1 细分注水调整新标准研究 | 第23-26页 |
2.1.1 水驱细分调整注水界限及效果变化 | 第23页 |
2.1.2 水驱细分注水新标准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 第23-26页 |
2.2 注水强度调整标准研究 | 第26-29页 |
2.2.1 注水强度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2.2.2 不同井网注水强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分层系注水强度现状及调整结果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产液结构调整界限研究 | 第30-37页 |
3.1 产液强度理论研究 | 第30页 |
3.2 合理产液强度确定 | 第30-31页 |
3.3 措施挖潜界限研究 | 第31-36页 |
3.3.1 措施界限理论研究 | 第31-32页 |
3.3.2 措施经济界限研究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 第37-45页 |
4.1 油层动用状况评价研究 | 第37-39页 |
4.1.1 非均质油层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4.1.2 结构调整措施对油层动用状况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递减率、含水上升率评价研究 | 第39-43页 |
4.2.1 含水上升率评价研究 | 第39-42页 |
4.2.2 递减率评价 | 第42-43页 |
4.3 砂体控制程度评价研究 | 第43页 |
4.3.1 控制程度对采收率影响 | 第43页 |
4.3.2 砂体连通厚度比例与压裂井提高采收率关系 | 第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应用情况与效益分析 | 第45-50页 |
5.1 应用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5.2 效益分析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0-53页 |
6.1 存在问题 | 第50-52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