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序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2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2-13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1 家族企业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13-14页 |
2.2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特征 | 第14-17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3 家族企业W公司发展现状及其内部控制分析 | 第21-34页 |
3.1 案例介绍 | 第21-26页 |
3.1.1 W公司基本信息简介 | 第21-22页 |
3.1.2 W公司组织结构发展 | 第22-24页 |
3.1.3 W公司家族成员构成 | 第24-25页 |
3.1.4 W公司家族文化归纳 | 第25-26页 |
3.2 W公司现状特征 | 第26-27页 |
3.2.1 业绩飞速增长 | 第26页 |
3.2.2 组织管理结构复杂化 | 第26-27页 |
3.2.3 产权结构多元化 | 第27页 |
3.2.4 管理水平滞后 | 第27页 |
3.3 W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现状 | 第27-34页 |
3.3.1 控制环境现状 | 第28-30页 |
3.3.2 风险评估现状 | 第30页 |
3.3.3 控制活动现状 | 第30-32页 |
3.3.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第32页 |
3.3.5 监督与评价现状 | 第32-34页 |
4 家族企业W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 | 第34-35页 |
4.1.1 内部控制意识缺乏 | 第34页 |
4.1.2 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4.1.3 员工工作状态不佳 | 第35页 |
4.1.4 委托代理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4.2 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4.2.1 风险意识不强 | 第35-36页 |
4.2.2 风险评估机构缺失 | 第36页 |
4.3 控制活动效率较低 | 第36-38页 |
4.3.1 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 | 第37页 |
4.3.2 业务流程与操作不规范 | 第37页 |
4.3.3 资产保全控制不严格 | 第37-38页 |
4.4 信息与沟通不畅 | 第38页 |
4.4.1 纵向信息沟通不畅 | 第38页 |
4.4.2 横向信息沟通不畅 | 第38页 |
4.5 监督机制不严格 | 第38-40页 |
5 家族企业W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的建议 | 第40-54页 |
5.1 提升内部控制环境 | 第40-41页 |
5.1.1 提高企业文化开放度 | 第40页 |
5.1.2 优化公司组织结构 | 第40-41页 |
5.1.3 落实有效的奖惩机制 | 第41页 |
5.2 健全风险评估系统 | 第41-42页 |
5.2.1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 第41-42页 |
5.2.2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第42页 |
5.3 完善业务控制设计 | 第42-52页 |
5.3.1 货币资金控制设计 | 第43-45页 |
5.3.2 采购与付款控制设计 | 第45-47页 |
5.3.3 存货与生产控制设计 | 第47-49页 |
5.3.4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设计 | 第49-52页 |
5.4 优化信息沟通机制 | 第52页 |
5.4.1 健全信息传递机制 | 第52页 |
5.4.2 融合业务财务系统 | 第52页 |
5.5 强化内部监督管理 | 第52-54页 |
5.5.1 建立内部审计架构 | 第52-53页 |
5.5.2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第53-54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4-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