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总体设计第16-21页
    2.1 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第16-17页
    2.2 喷油器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第17-18页
        2.2.1 喷油器工作原理第17页
        2.2.2 喷油器的工作过程第17-18页
    2.3 共轨管的组成及原理第18-19页
    2.4 高压油泵的组成及原理第19-20页
    2.5 高压共轨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第20页
    2.6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高压共轨系统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设计第21-40页
    3.1 高压共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21页
    3.2 基于转矩的控制思想第21-23页
        3.2.1 需求转矩的确定第21-22页
        3.2.2 基础喷油量的确定第22-23页
    3.3 喷油控制部分的设计第23-30页
        3.3.1 柴油机电控单元中的MAP第24页
        3.3.2 多次喷射协调控制设计第24-27页
        3.3.3 喷油量的分配第27-28页
        3.3.4 喷射角度的计算第28-29页
        3.3.5 喷油脉宽的计算第29-30页
    3.4 轨压控制部分的设计第30-36页
        3.4.1 轨压开环控制设计第30-31页
        3.4.2 轨压闭环控制设计第31页
        3.4.3 传统PID控制第31-32页
        3.4.4 模糊控制原理第32-33页
        3.4.5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33-36页
    3.5 特殊工况的设计第36-39页
        3.5.1 各工况间的转换第36-37页
        3.5.2 起动工况第37-38页
        3.5.3 怠速工况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高压共轨系统硬件设计第40-50页
    4.1 硬件部分设计原则第40页
    4.2 电子控制单元ECU设计第40-43页
        4.2.1 微控制器MCU的选型第40-41页
        4.2.2 时钟电路和手动复位电路第41-42页
        4.2.3 TC1728的电源电路第42-43页
    4.3 喷油器驱动模块第43-47页
        4.3.1 理想的双电压驱动方式第43-44页
        4.3.2 喷油器的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第44-46页
        4.3.3 喷油器驱动控制信号第46-47页
    4.4 通信模块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高压共轨系统的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第50-60页
    5.1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5.1.1 喷油器数学模型第51页
        5.1.2 共轨管及高压油泵数学模型第51-52页
    5.2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分析第52-59页
        5.2.1 喷油器、共轨管和高压油泵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52-56页
        5.2.2 模糊PID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56-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一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7-68页
附录二 :硬件电路部分原理图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公铁联运门式起重机机械系统数字化设计
下一篇: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热声耦合特性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