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三维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3-16页
        1.2.1 锂离子电池简史第13页
        1.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3-15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5-16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6-29页
        1.3.1 碳负极材料第16-17页
        1.3.2 锡基负极材料第17-18页
        1.3.3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8页
        1.3.4 硅基负极材料第18-29页
    1.4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1-36页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第31-32页
        2.1.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第31页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第31-32页
    2.2 材料的形貌测试以及表征第32-33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仪第32-33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3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3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4页
        2.3.1 电极的制备第33页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33-34页
        2.3.3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测试第34页
    2.4 锂离子电池性能参数第34-36页
        2.4.1 电池内阻第34-35页
        2.4.2 电池的容量第35页
        2.4.3 电池电压第35页
        2.4.4 放电平台时间第35页
        2.4.5 充放电倍率第35页
        2.4.6 循环性能第35-36页
第三章 三维多孔硅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6-40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三维多孔硅的制备第36-37页
        3.2.1 金属助腐蚀制备三维多孔硅第36-37页
        3.2.2 腐蚀硅铝合金制备三维多孔硅第37页
    3.3 三维多孔硅的表征及讨论第37-38页
    3.4 三维多孔硅的电池性能测试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三维多孔硅/TiO_2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0-50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原理及反应示意图第40-41页
    4.3 三维多孔硅/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4.3.1 三维多孔硅的制备第41页
        4.3.2 三维多孔硅/TiO_2复合材料的合成第41-42页
    4.4 三维多孔硅/T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和讨论第42-45页
    4.5 电池性能的测试研究第45-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三维多孔硅/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0-60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反应示意图第50-51页
    5.3 三维多孔硅/A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1页
        5.3.1 三维多孔硅的制备第51页
        5.3.2 三维多孔硅/A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1页
    5.4 硝酸银浓度的影响第51-57页
        5.4.1 样品的表征及讨论第51-54页
        5.4.2 电池性能测试研究第54-57页
    5.5 反应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5.5.1 样品的表征及讨论第57-58页
        5.5.2 电池性能测试研究第58-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硕士期间专利申请与参研项目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多发性硬化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