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阿什河流域概述 | 第14页 |
1.3 藻类的研究概述 | 第14-19页 |
1.3.1 藻类的形态学特性 | 第14-15页 |
1.3.2 藻类生态学概述 | 第15-16页 |
1.3.3 藻类与环境的关系 | 第16-18页 |
1.3.4 藻类的生物学评价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藻类植物种类密度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2.1 样品采集时间及采样点设置 | 第20-22页 |
2.2.2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 第22页 |
2.2.3 种类的定性定量统计 | 第22-23页 |
2.2.4.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H′) | 第23页 |
2.2.5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D) | 第23页 |
2.2.6 均匀度指数(Pielou Index,J) | 第23页 |
2.2.7 多样性阈值(Dv)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3.1 藻类植物种类组成 | 第24页 |
2.3.2 藻类植物密度分布 | 第24-25页 |
2.3.3 藻类植物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 | 第25页 |
2.3.4 藻类植物优势种类组成 | 第25-27页 |
2.3.5 藻类植物多样性水平分布 | 第27-28页 |
2.3.6 藻类植物多样性季节变化 | 第28-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阿什河流域环境因子与藻类相关性分析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材料及方法 | 第33-34页 |
3.2.1 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3页 |
3.2.2 地表水评价标准 | 第33页 |
3.2.3 主成分分析(PCA) | 第33-34页 |
3.2.4 典范对应分析(CCA) | 第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3.3.1 各采样点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34-35页 |
3.3.2 理化指标的季节变化 | 第35-40页 |
3.3.3 藻类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 第40-43页 |
3.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阿什河流域藻类植物的聚类分析 | 第45-52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及方法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3.1 秋季藻类植物群落聚类分析及MDS排序分析 | 第46-47页 |
4.3.2 春季藻类植物群落聚类分析及MDS排序分析 | 第47-48页 |
4.3.3 夏季藻类植物群落聚类分析及MDS排序分析 | 第48-49页 |
4.4 讨论 | 第49-50页 |
4.5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6页 |
1. 藻类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变化 | 第52-53页 |
2. 藻类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其评价 | 第53页 |
3. 环境因子与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性 | 第53-54页 |
4. 藻类植物的聚类分析 | 第54页 |
5. 阿什河流域水质状况的初步评价 | 第54-55页 |
6.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65-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