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逆作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逆作法在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逆作法在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3-15页 |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莆田文献广场逆作法施工技术 | 第15-4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2 工程项目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2.3 周边建筑概况 | 第17页 |
2.4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9页 |
2.4.1 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 第17-18页 |
2.4.2 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情况 | 第18-19页 |
2.5 地下水文状况 | 第19-20页 |
2.6 工程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 | 第20-21页 |
2.7 逆作法土方工程 | 第21-25页 |
2.7.1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 第21-24页 |
2.7.2 土方开挖的特点与难点 | 第24-25页 |
2.7.3 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第25页 |
2.7.4 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 第25页 |
2.8 地下连续墙逆作法施工 | 第25-43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逆作法施工监测 | 第44-51页 |
3.1 监测目的 | 第44页 |
3.2 监测点的布置 | 第44页 |
3.3 监测原则 | 第44-45页 |
3.4 监测方案 | 第45-48页 |
3.4.1 监测工作量 | 第45-46页 |
3.4.2 监测精度 | 第46-47页 |
3.4.3 监测频率 | 第47-48页 |
3.5 采用的仪器设备 | 第48页 |
3.6 监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莆田文献广场基础工程逆作法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 第51-67页 |
4.1 莆田地区软土的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51-59页 |
4.1.1 软土的基本流变模型原件 | 第51-53页 |
4.1.2 软土的组合粘弹性模型原件 | 第53-57页 |
4.1.3 莆田地区软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 | 第57-58页 |
4.1.4 莆田地区软土的流变模型的确定 | 第58-59页 |
4.2 土体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59-60页 |
4.3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步骤 | 第60页 |
4.4 莆田文献广场基坑逆作法施工数值模拟 | 第60-66页 |
4.4.1 假定与参数确定 | 第60-61页 |
4.4.2 建立分析模型 | 第61-62页 |
4.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4.3.1 各工况土体水平位移(DX)及竖向位移(DY) | 第62-65页 |
4.4.3.2 坑底回弹和隆起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