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 | 第14-17页 |
| ·养老保险的涵义和特征 | 第14-16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涵义和特点 | 第16-17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 ·科学发展观 | 第18页 |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18-19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0页 |
| ·国家和政府职能理论 | 第20-22页 |
| 第2章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 | 第22-30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的背景 | 第22-24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 | 第24-26页 |
| ·基本原则与任务目标 | 第24-25页 |
| ·政府权力与义务 | 第25页 |
| ·村集体权利与义务 | 第25-26页 |
| ·农民权利与义务 | 第26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模式与主要特点 | 第26-30页 |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模式 | 第26-27页 |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主要特点 | 第27-30页 |
| 第3章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0-40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 第30-33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5页 |
| ·农民参保意识低 | 第33-34页 |
| ·农民筹资能力弱 | 第34页 |
|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34页 |
| ·政府宣传不到位 | 第34-35页 |
|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40页 |
| ·政府的政策与农民自身的素质使得农民参保意识不高 | 第35-36页 |
| ·农村薄弱的经济基础与地区差异性造成农民筹资能力很弱 | 第36页 |
| ·各地财政政策实施的现状反映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 ·政府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影响了政策宣传效果 | 第37-40页 |
| 第4章 政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有效实施的基本途径 | 第40-56页 |
| ·国外若干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与启示 | 第40-44页 |
| ·国外若干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 | 第40-42页 |
|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4页 |
| ·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 第44-46页 |
| ·从思想源头上纠正片面观点 | 第44页 |
| ·增强农民参保的信心 | 第44-45页 |
|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 第45-46页 |
| ·增强农民筹资能力 | 第46-48页 |
| ·增加农民收入 | 第46-47页 |
|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 第47页 |
| ·提高覆盖范围 | 第47-48页 |
| ·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 | 第48-50页 |
| ·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筹集资金 | 第48-49页 |
| ·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规范建设 | 第49-50页 |
| ·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 第50页 |
| ·完善宣传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 ·加强对农民参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 第51页 |
| ·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宏观调控和监督体制 | 第51-52页 |
| ·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 | 第52页 |
|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 第52-56页 |
| ·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 第53页 |
| ·理顺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 第53-54页 |
| ·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 第54-56页 |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