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意义、背景及趋势 | 第15-19页 |
1.1.1 手写体汉字识别的意义 | 第15页 |
1.1.2 手写体汉字识别的背景 | 第15-17页 |
1.1.3 手写体汉字的难点 | 第17-18页 |
1.1.4 手写体汉字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2 变精度粗糙集的发展 | 第19-21页 |
1.3 反馈调整机制的发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22-24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论文研究安排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手写体汉字变精度决策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 | 第24-33页 |
2.1 手写体汉字识别决策信息系统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 手写体汉字基于极大容量熵算法的特征融合 | 第25-33页 |
2.2.1 汉字的特征类型分析 | 第25-28页 |
2.2.2 基于极大容量熵的手写体汉字特征融合 | 第28-30页 |
2.2.3 手写体汉字识别变精度完备决策信息系统构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基于变精度自适应反馈调整机制的手写体汉字特征属性约简 | 第33-41页 |
3.1 基于信息粒度熵的变精度特征简约 | 第33-36页 |
3.1.1 变精度手写体汉字特征集的构建 | 第33-34页 |
3.1.2 变精度信息粒度熵的定义 | 第34-35页 |
3.1.3 基于信息强度的特征分类度的定义 | 第35页 |
3.1.4 基于信息粒度熵的变精度特征简约方法 | 第35-36页 |
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变精度反馈机制的自适应调整简约方法 | 第36-41页 |
3.2.1 变精度反馈自调整简约机制的构建 | 第36-39页 |
3.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变精度反馈自调整机制的智能简约方法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手写体汉字系统的识别 | 第41-48页 |
4.1 汉字识别规则不确定性 | 第41页 |
4.2 汉字决策系统规则融合 | 第41-43页 |
4.3 基于贝叶斯分类方法的手写体汉字识别系统 | 第43-45页 |
4.3.1 基于分类概率加权的贝叶斯置信度的定义 | 第43-44页 |
4.3.2 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的手写体汉字识别算法 | 第44-45页 |
4.4 手写体汉字变精度约简及识别流程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8-60页 |
5.1 实验条件 | 第48-49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49-58页 |
5.2.1 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5.2.2 实验实例 | 第50-58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