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DHSs的研究及其应用 | 第12-19页 |
1.1.1 DHSs的特征 | 第13页 |
1.1.2 DHSs的鉴定方法 | 第13-16页 |
1.1.3 DHSs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16-18页 |
1.1.4 DHSs在动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1.5 DHSs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 雷蒙德氏棉的重要地位 | 第19-20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雷蒙德氏棉幼叶 | 第22页 |
2.1.2 雷蒙德氏棉愈伤组织的培养 | 第22-2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9页 |
2.2.1 细胞核的提取 | 第25-27页 |
2.2.2 包埋法提取高分子量DNA | 第27-28页 |
2.2.3 高分子量DNA片段的末端修补 | 第28-30页 |
2.2.4 Adaptor1的连接 | 第30页 |
2.2.5 回收Adaptor1连接的HMW-DNA | 第30-31页 |
2.2.6 MmeI酶切Adaptor1连接后的DNA片段并去磷酸化 | 第31-32页 |
2.2.7 磁珠回收小片段DNA | 第32-33页 |
2.2.8 Adaptor2的连接 | 第33页 |
2.2.9 M-280珠子的碱处理 | 第33-34页 |
2.2.10 PCR扩增 | 第34页 |
2.2.11 PAGE纯化PCR产物 | 第34-35页 |
2.2.12 单克隆验证 | 第35-38页 |
2.2.13 DHSs文库的初步检测 | 第38页 |
2.2.14 DNase-seq的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8页 |
3.1 雷蒙德氏棉DHSs文库构建的方法优化 | 第41-51页 |
3.1.1 PVP40和TritonX-100对细胞核提取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2 最佳DNaseI用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3.1.3 高分子量DNA的回收和Adaptor1的连接 | 第44-45页 |
3.1.4 Adaptor2的连接及目的条带的扩增和纯化 | 第45-46页 |
3.1.5 DHSs文库的检测与保存 | 第46-48页 |
3.1.6 DHSs文库浓度的检测 | 第48页 |
3.1.7 DHSs文库条带大小的检测 | 第48-49页 |
3.1.8 小结 | 第49-51页 |
3.2 雷蒙德氏棉中DHSs的分布特征 | 第51-57页 |
3.2.1 DHSs在雷蒙德氏棉全基因中的分布 | 第52-55页 |
3.2.2 幼苗和愈伤组织中的DHSs在TSS和TTS及其附近的分布情况 | 第55-57页 |
3.2.3 DHSs在水稻和棉花基因组中的分布差异 | 第57页 |
3.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4.1 总结 | 第58-59页 |
4.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