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15页 |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1.4 碳纳米管介绍 | 第16-18页 | 
| 1.4.1 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1.5 锡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5.1 锡-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第18页 | 
| 1.5.2 SnO_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第18-19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2.0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2.1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 2.2 材料结构表征 | 第22-24页 |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 第22页 | 
| 2.2.2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TEM)分析 | 第22页 | 
| 2.2.3 X衍射分析(XRD) | 第22页 | 
| 2.2.4 热重分析仪(TGA) | 第22页 | 
| 2.2.5 比表面及空隙度测试仪(BET)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石墨化碳纳米管的检测表征 | 第24-28页 | 
| 3.1 碳纳米管的SEM表征 | 第24-25页 | 
| 3.2 碳纳米管的TEM表征 | 第25页 | 
| 3.3 碳纳米管的XRD图谱表征 | 第25-26页 | 
| 3.4 碳纳米管的Raman图谱表征 | 第26-27页 | 
| 3.5 碳纳米管的TGA图谱表征 | 第2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碳纳米管导电集流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28-32页 | 
| 4.1 引言 | 第28页 | 
| 4.2 实验步骤 | 第28-29页 | 
| 4.3 碳纳米管导电纸的表征 | 第29-31页 | 
| 4.3.1 碳纳米管导电纸宏观形貌及SEM表征 | 第29-30页 | 
| 4.3.2 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碳纳米管导电集流体对氧化锡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32-40页 | 
| 5.1 引言 | 第32页 | 
| 5.2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 5.2.1 MWCNTs导电纸的制备 | 第32-33页 | 
| 5.2.2 负极极片的制备 | 第33页 | 
| 5.2.3 组装电池 | 第33页 | 
| 5.2.4 电化学测试及表征 | 第33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5.3.1 循环伏安曲线 | 第33-34页 | 
| 5.3.2 交流阻抗曲线 | 第34-35页 | 
| 5.3.3 电化学性能 | 第35-37页 | 
| 5.3.4 不同集流体SEM | 第37-38页 | 
| 5.3.5 循环后纵向能谱图 | 第3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六章 炭化碳纳米管导电集流体对氧化锡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40-51页 | 
| 6.1 引言 | 第40页 | 
| 6.2 实验 | 第40-43页 | 
| 6.2.1 实验原料 | 第40-41页 | 
| 6.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 6.2.3 试样的制备 | 第41-42页 | 
| 6.2.4 电化学测试及表征 | 第42-43页 |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6.3.1 结构与微观特点 | 第43-45页 | 
| 6.3.2 电化学测试 | 第45-50页 | 
| 6.4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 7.1 结论 | 第51-52页 | 
| 7.2 展望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