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多场强化湿烟气中PM、SOx协同脱除机理及应用研究

致谢第5-12页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23-4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3-32页
        1.1.1 我国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现状第23-24页
        1.1.2 颗粒物排放及控制现状第24-28页
        1.1.3 SO_3排放及控制现状第28-3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2-46页
        1.2.1 湿式静电除尘技术研究现状第32-40页
        1.2.2 细颗粒强化脱除方法研究现状第40-42页
        1.2.3 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现状第42-4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46-49页
第2章 湿烟气中硫酸雾团聚长大的促进机制研究第49-69页
    2.1 前言第49页
    2.2 实验系统及方法第49-54页
        2.2.1 实验系统介绍第49-52页
        2.2.2 测试仪器及方法第52-54页
    2.3 长大管内硫酸雾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研究第54-60页
        2.3.1 长大管内硫酸雾的径向分布第54-55页
        2.3.2 长大管内硫酸雾的沿程变化机制研究第55-59页
        2.3.3 宽时间尺度范围内酸雾的粒径分布变化第59-60页
    2.4 外场参数调控强化硫酸雾长大的机制研究第60-67页
        2.4.1 温度调控对硫酸雾长大的促进机制研究第60-62页
        2.4.2 湿度调控对硫酸雾长大的促进机制研究第62-64页
        2.4.3 硫酸雾荷电对团聚长大过程的促进机制研究第64-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3章 多场调控颗粒物/硫酸雾强化迁移机制研究第69-97页
    3.1 前言第69页
    3.2 静电场中颗粒捕集过程第69-70页
    3.3 实验系统及方法第70-74页
        3.3.1 实验系统介绍第70-72页
        3.3.2 实验步骤第72-73页
        3.3.3 分析方法第73-74页
    3.4 多场调控颗粒物强化脱除机制研究第74-89页
        3.4.1 放电调控对颗粒物脱除的影响机制第75-78页
        3.4.2 温度调控对颗粒物脱除的影响机制第78-82页
        3.4.3 湿度调控对颗粒物脱除的影响机制第82-84页
        3.4.4 细颗粒的部分荷电现象及预荷电强化方法第84-89页
    3.5 多场调控硫酸雾强化迁移机制研究第89-96页
        3.5.1 硫酸雾与颗粒脱除的差异性分析第89-91页
        3.5.2 温度调控对硫酸雾强化脱除的影响机制第91-92页
        3.5.3 硫酸雾预荷电对其脱除的强化机制第92-96页
    3.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4章 电晕放电对SO_2迁移与转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第97-114页
    4.1 前言第97页
    4.2 实验系统及方法第97-98页
    4.3 静电场中SO_2的协同脱除特性研究第98-103页
        4.3.1 气液传质SO_2吸收规律第98-99页
        4.3.2 电晕放电强化SO_2吸收机理第99-101页
        4.3.3 SO_2浓度对气液吸收传质的影响第101-102页
        4.3.4 静电场中SO_2迁移机制及路径分析第102-103页
    4.4 静电场中SO_2向硫酸雾转化特性研究第103-112页
        4.4.1 硫酸雾形成与电晕放电的相关性第103-107页
        4.4.2 静电场中形成硫酸雾的粒径分布特性第107页
        4.4.3 硫酸雾的临界转化条件及抑制方法第107-110页
        4.4.4 硫酸雾形成对颗粒物脱除的影响规律第110-112页
    4.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5章 多场耦合作用下荷电颗粒迁移捕集数值模拟研究第114-135页
    5.1 前言第114页
    5.2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114-119页
        5.2.1 电晕放电模型第115-116页
        5.2.2 颗粒荷电模型第116-118页
        5.2.3 连续相控制方程第118-119页
        5.2.4 离散相控制方程第119页
    5.3 数值求解方法第119-121页
    5.4 模型验证第121-123页
        5.4.1 静电场分布验证第121-122页
        5.4.2 伏安特性验证第122-123页
    5.5 颗粒空间电荷对多场耦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第123-130页
        5.5.1 颗粒空间电荷对空间电场分布的叠加效应第123-125页
        5.5.2 自由离子电荷向颗粒空间电荷的转移第125-128页
        5.5.3 颗粒荷电和运动迁移规律研究第128-130页
    5.6 电晕放电与脱除效率的相关性分析第130-133页
    5.7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6章 湿式静电除尘器中试研究及放大设计第135-162页
    6.1 前言第135页
    6.2 湿式静电中试验证实验系统介绍第135-140页
        6.2.1 颗粒物脱除中试实验系统第135-138页
        6.2.2 SO_3脱除中试实验系统第138-140页
    6.3 极板材料耐蚀性筛选第140-141页
    6.4 测试仪器及方法第141-144页
    6.5 高流速条件下颗粒物脱除的中试研究第144-152页
        6.5.1 宽间距条件下放电特性研究第144-146页
        6.5.2 全尺寸极配下颗粒物脱除性能对比研究第146-147页
        6.5.3 运行参数对颗粒物脱除的影响规律研究第147-149页
        6.5.4 均流预荷电器可靠性的中试验证研究第149-151页
        6.5.5 颗粒物排放浓度达标可靠性分析第151-152页
    6.6 高硫煤模拟烟气中SO_3脱除的中试研究第152-159页
        6.6.1 颗粒物与SO_3脱除效率对比第152-153页
        6.6.2 高浓度SO_3对电晕放电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53-154页
        6.6.3 运行参数对SO_3脱除的影响规律研究第154-156页
        6.6.4 高硫煤烟气SO_3强化脱除方法研究第156-159页
    6.7 湿式静电除尘器的设计与选型方法第159-160页
    6.8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7章 复合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实际燃煤机组的应用第162-169页
    7.1 前言第162页
    7.2 复合湿式静电除尘器在220t/h热电机组的应用第162-166页
        7.2.1 机组基本信息介绍第162-163页
        7.2.2 实施方案第163-164页
        7.2.3 应用结果第164-166页
    7.3 复合湿式静电除尘器在1000MW燃煤机组的应用第166-168页
        7.3.1 机组基本信息介绍第166页
        7.3.2 实施方案第166-167页
        7.3.3 应用结果第167-168页
    7.4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69-173页
    8.1 全文总结第169-171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71页
    8.3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8页
作者简介第188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88-191页
攻博期间曾获奖励第191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超级电容储能纳米尺度数值模拟及定向实验调控
下一篇:活性分子臭氧耦合催化深度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基础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