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2-26页 |
| ·鸦胆子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 ·鸦胆子的抗肿瘤有效部位群 | 第13-19页 |
|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 第19-23页 |
| ·鸦胆子抗肿瘤作用 | 第23-25页 |
| ·鸦胆子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 第2章 鸦胆子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 第28-39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2页 |
| ·鸦胆子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鸦胆子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鸦胆子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 第30-32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 ·鸦胆子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鸦胆子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鸦胆子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 第33-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鸦胆子中总三萜类物质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39-45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 ·仪器 | 第39页 |
| ·试剂 | 第39-40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40-44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40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1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41-42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42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42-43页 |
| ·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3页 |
| ·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鸦胆子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确定及其抗肿瘤作用 | 第45-6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45-46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试剂 | 第46页 |
| ·仪器 | 第46页 |
| ·原理与方法 | 第46-52页 |
| ·原理 | 第46-48页 |
| ·方法 | 第48-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 ·各萃取组分的收率 | 第52-53页 |
| ·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53-54页 |
| ·Cp2部位的分离纯化 | 第54页 |
| ·Cp2各组分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送样) | 第54-57页 |
| ·Cp2d组分的成分分析 | 第57-58页 |
| ·苦木内酯类物质的检验 | 第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
| 个人简介 | 第69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