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短路及其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2.1 短路的定义及其原因 | 第10页 |
| 1.2.2 短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2章 限制短路电流措施 | 第12-19页 |
| 2.1 分层分区运行 | 第12-13页 |
| 2.1.1 分层分区的概念和成因 | 第12-13页 |
| 2.1.2 分层分区运行原则 | 第13页 |
| 2.2 优化电网结构改变运行方式 | 第13-14页 |
| 2.3 串联电抗器 | 第14-16页 |
| 2.4 变压器中性点加小电抗 | 第16-17页 |
| 2.5 合理配置新建电源 | 第17页 |
| 2.6 直流背靠背技术 | 第17-18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中性点小电抗限流方案适用性分析 | 第19-31页 |
| 3.1 引言 | 第19页 |
| 3.2 限流方案选择 | 第19-20页 |
| 3.3 BPA短路电流计算程序 | 第20-22页 |
| 3.4 中性点小电抗限流原理 | 第22-25页 |
| 3.4.1 短路电流产生原理 | 第22-24页 |
| 3.4.2 中性点小电抗限流分析 | 第24-25页 |
| 3.5 限流方案适用性分析 | 第25-30页 |
| 3.5.1 吉兰太 500k V变电站概况 | 第25-26页 |
| 3.5.2 吉兰太 500k V变电站 220k V侧短路电流现状 | 第26页 |
| 3.5.3 中性点小电抗阻值的选择 | 第26-28页 |
| 3.5.4 近期适用性分析 | 第28-29页 |
| 3.5.5 远景适用性分析 | 第29-3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中性点小电抗相关参数选择 | 第31-42页 |
| 4.1 引言 | 第31页 |
| 4.2 EMTPE仿真软件 | 第31-32页 |
| 4.3 系统暂态仿真 | 第32-39页 |
| 4.3.1 系统概况及运行方式 | 第32-34页 |
| 4.3.2 变压器中性点小电抗工频电压及电流 | 第34-35页 |
| 4.3.3 变压器中性点操作过电压和暂态电流 | 第35-36页 |
| 4.3.4 中性点小电抗对绝缘水平和中性点保护的影响 | 第36-39页 |
| 4.4 中性点小电抗技术参数选择 | 第39-40页 |
| 4.4.1 中性点小电抗绝缘水平 | 第39页 |
| 4.4.2 中性点小电抗热稳定性要求 | 第39页 |
| 4.4.3 中性点小电抗动稳定性要求 | 第39-40页 |
| 4.4.4 中性点小电抗额定电流及容量 | 第40页 |
| 4.5 工程应用 | 第40-41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2-44页 |
| 5.1 结论 | 第42页 |
| 5.2 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