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四种杨树组培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4页
    1.1 前言第9页
    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9-10页
        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第9页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第9-10页
    1.3 杨树的组织培养第10-12页
        1.3.1 杨树组织培养意义第10页
        1.3.2 杨树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3 杨树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4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4.1 中金7号杨第12-13页
        1.4.2 小叶杨第13页
        1.4.3 抗虫2号杨第13页
        1.4.4 新疆杨第13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第13-14页
        1.5.1 研究意义和目标第13-14页
        1.5.2 技术路线第14页
        1.5.3 研究内容第1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4-16页
    2.1 试验材料第14页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4-16页
        2.2.1 外植体类型和消毒时间筛选第14-15页
            2.2.1.1 以茎段作为外植体第14-15页
            2.2.1.2 以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第15页
        2.2.2 分化芽的扩大繁殖与继代培养第15页
        2.2.3 以无菌叶片为新外植体的试验第15页
            2.2.3.1 直接分化培养基的优化第15页
            2.2.3.2 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第15页
        2.2.4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优化第15-16页
    2.3 调查项目与方法第1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6-38页
    3.1 不同外植体消毒时间的优化第16-22页
        3.1.1 以茎段作为外植体第16-18页
        3.1.2 以叶片作为外植体第18-20页
        3.1.3 以叶柄作为外植体第20-22页
    3.2 四种杨树无菌叶片为外植体的培养基优化第22-36页
        3.2.1 直接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的优化第22-31页
            3.2.1.1 中金7号杨无菌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的优化第22-24页
            3.2.1.2 小叶杨无菌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的优化第24-27页
            3.2.1.3 抗虫2号杨无菌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的优化第27-29页
            3.2.1.4 新疆杨无菌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的优化第29-31页
        3.2.2 分化芽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1-36页
            3.2.2.1 中金7号杨分化芽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1-32页
            3.2.2.2 小叶杨分化芽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2-33页
            3.2.2.3 抗虫2号杨分化芽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3-34页
            3.2.2.4 新疆杨分化芽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4-36页
    3.3 诱导愈伤培养基激素配比优化第36-38页
        3.3.1 中金7号杨愈伤诱导第36-37页
        3.3.2 小叶杨愈伤诱导第37页
        3.3.3 抗虫2号杨愈伤诱导第37-38页
        3.3.4 新疆杨愈伤诱导第38页
4 讨论第38-41页
    4.1 外植体的采集与消毒第38-39页
    4.2 外植体的分化培养第39-40页
    4.3 分化芽的生根培养第40-41页
5 结论第41-42页
中英文缩写及注释第42页
培养基号及培养基成分第42-43页
附图A第43-44页
附图B第44-45页
附图C第45-46页
附图D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脂多糖和地塞米松应激对肉仔鸡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氮水平对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