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路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劳动法视野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缺陷 | 第14-28页 |
第一节 保密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14-19页 |
一、保密协议的生效要件规定不明确 | 第14-17页 |
二、侵犯商业秘密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竞业限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19-28页 |
一、竞业限制条款的规定过于笼统 | 第20-26页 |
二、违约金与损害赔偿能否同时适用规定模糊 | 第26-27页 |
三、新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规定不清晰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劳动法视野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缺陷的成因及后果 | 第28-31页 |
第一节 劳动法视野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缺陷的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劳动法视野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缺陷导致的后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劳动法视野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明确现有保密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31-32页 |
一、确定保密协议的生效要件 | 第31页 |
二、一定条件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完善现有竞业限制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32-35页 |
一、细化竞业限制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二、厘清违约金与损害赔偿能否同时适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三、明确新用人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创设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5-38页 |
第四节 尝试建立禁令制度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