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5 主要创新 | 第19-22页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22-46页 |
2.1 通货膨胀测度 | 第22-23页 |
2.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 第23-33页 |
2.2.1 需求拉动理论 | 第23-26页 |
2.2.2 货币理论 | 第26-28页 |
2.2.3 成本推动理论 | 第28-29页 |
2.2.4 结构性理论 | 第29-31页 |
2.2.5 输入理论 | 第31-33页 |
2.3 货币政策规则与通货膨胀 | 第33-46页 |
2.3.1 货币数量论 | 第33-37页 |
2.3.2 麦克勒姆规则 | 第37-39页 |
2.3.3 泰勒规则 | 第39-41页 |
2.3.4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联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41-46页 |
第3章 通货膨胀的波动性特征与成因分解 | 第46-70页 |
3.1 通货膨胀周期波动 | 第46-49页 |
3.2 通货膨胀波动性特征分析 | 第49-57页 |
3.2.1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49-53页 |
3.2.2 基于GARCH族模型的波动性检验 | 第53-57页 |
3.3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解 | 第57-67页 |
3.3.1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简介 | 第58-60页 |
3.3.2 通货膨胀成因的因子分析 | 第60-67页 |
3.4 本章小结与政策启示 | 第67-70页 |
第4章 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动态特征与货币政策 | 第70-88页 |
4.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70-72页 |
4.2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第72-75页 |
4.2.1 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理论基础 | 第72-73页 |
4.2.2 IMS-AR模型简介 | 第73页 |
4.2.3 TVP-VAR模型原理 | 第73-75页 |
4.3 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动态特征 | 第75-76页 |
4.4 货币政策调控的时变影响机制 | 第76-84页 |
4.4.1 变量选取与模型估计 | 第76-80页 |
4.4.2 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80-82页 |
4.4.3 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82-84页 |
4.5 本章小结与政策启示 | 第84-88页 |
第5章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影响的非线性研究 | 第88-102页 |
5.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88-90页 |
5.2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原理 | 第90-92页 |
5.2.1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构建机理 | 第90-91页 |
5.2.2 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91-92页 |
5.3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作用机制的动态分析 | 第92-99页 |
5.3.1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92-93页 |
5.3.2 固定系数模型估计 | 第93-94页 |
5.3.3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 第94-95页 |
5.3.4 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特征 | 第95-99页 |
5.4 本章小结与政策启示 | 第99-102页 |
第6章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选择 | 第102-116页 |
6.1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 第102-104页 |
6.2 MS-VAR模型估计原理 | 第104-106页 |
6.3 我国通货膨胀的区制划分 | 第106-110页 |
6.3.1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106-108页 |
6.3.2 我国通货膨胀的区制转移特征 | 第108-110页 |
6.4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与货币政策调控 | 第110-114页 |
6.4.1 资产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指示作用 | 第110-112页 |
6.4.2 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6.5 本章小结与政策启示 | 第114-116页 |
第7章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16-130页 |
7.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117-120页 |
7.2 MF-VAR模型原理及方法 | 第120-123页 |
7.3 输入型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 | 第123-128页 |
7.3.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123-124页 |
7.3.2 MF-VAR模型与传统VAR模型比较 | 第124-126页 |
7.3.3 输入性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126-128页 |
7.4 本章小结及政策启示 | 第128-130页 |
结论 | 第130-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0页 |
附录 | 第150-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