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褐煤及苯酚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43页
    2.1 煤的直接液化与超临界流体第17-26页
        2.1.1 煤的液化技术第17页
        2.1.2 煤的直接液化技术第17-19页
        2.1.3 褐煤第19-20页
        2.1.4 超临界流体第20-21页
        2.1.5 超临界乙醇第21-26页
    2.2 超临界乙醇液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7页
        2.2.1 催化剂对超临界乙醇液化反应的影响第27-32页
        2.2.2 温度对超临界乙醇液化反应的影响第32-33页
        2.2.3 液化溶剂对超临界乙醇液化反应的影响第33-34页
        2.2.4 反应气氛和样品中的水分对超临界乙醇液化反应的影响第34-35页
        2.2.5 超临界乙醇与煤的相关研究第35-37页
    2.3 苯酚的加氢反应第37-40页
        2.3.1 苯酚液相加氢反应的溶剂第38-39页
        2.3.2 苯酚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剂第39-40页
    2.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40-43页
        2.4.1 选题依据第40-41页
        2.4.2 研究内容第41-43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装置与分析方法第43-55页
    3.1 实验主要化学试剂与原料第43-45页
        3.1.1 主要化学试剂第43-44页
        3.1.2 褐煤成分分析第44-45页
    3.2 实验装置与流程第45-47页
        3.2.1 实验装置第45页
        3.2.2 试验流程第45-47页
    3.3 分析方法第47-53页
        3.3.1 分析仪器第47页
        3.3.2 气体分析第47-48页
        3.3.3 固体残渣产率计算第48-49页
        3.3.4 液相产物的分析方法第49-51页
        3.3.5 褐煤各产率的计算方法第51-52页
        3.3.6 褐煤超临界乙醇液化油GC/MS结果分析第52页
        3.3.7 苯酚转化率和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选择性的计算方法第52-53页
    3.4 催化剂表征分析第53-55页
        3.4.1 XRD表征第53页
        3.4.2 HR-TEM/EDS表征第53页
        3.4.3 XPS表征第53页
        3.4.4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53-55页
第四章 褐煤在超临界乙醇中的直接液化第55-83页
    4.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5-60页
    4.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0-81页
        4.2.1 300℃时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0-63页
        4.2.2 350℃时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3-67页
        4.2.3 400℃时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7-72页
        4.2.4 450℃时反应时间的影响第72-77页
        4.2.5 500℃时反应时间的影响第77-81页
    4.3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褐煤在超临界乙醇中的催化加氢反应第83-97页
    5.1 RU/C催化剂对液化反应的影响第83-88页
        5.1.1 Ru/C催化剂对液化产物产率的影响第84-85页
        5.1.2 Ru/C催化剂对气体产物的影响第85-87页
        5.1.3 Ru/C催化剂对液化油成分的影响第87-88页
    5.2 反应温度对催化液化反应的影响第88-92页
        5.2.1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产率的影响第88-89页
        5.2.2 反应温度对气体产物的影响第89-91页
        5.2.3 反应温度对液化油成分的影响第91-92页
    5.3 反应时间对催化液化反应的影响第92-95页
        5.3.1 反应时间对催化液化产物产率的影响第92-93页
        5.3.2 反应时间对催化液化气体产物的影响第93-94页
        5.3.3 反应时间对催化液化成分的影响第94-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苯酚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的催化加氢反应第97-117页
    6.1 Pd/C+NH_4OH和Pd/C+碘化钾的催化效果第98-102页
        6.1.1 NH_4OH加入量对苯酚转化率和产物的影响第98-100页
        6.1.2 Pd/C+氨水、Pd/C+碘化钾和Pd/C对苯酚加氢反应的影响第100-102页
    6.2 磷钨酸改性Pd/Ce-AlOX催化剂对苯酚加氢效果的影响第102-115页
        6.2.1 磷钨酸改性Pd/Ce-AlOx催化剂的制备第102-103页
        6.2.2 磷钨酸改性Pd/Ce-AlOx催化剂的表征第103-106页
        6.2.3 磷钨酸改性Pd/Ce-AlOx催化苯酚加氢反应产物的定性第106页
        6.2.4 不同反应温度对苯酚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第106-107页
        6.2.5 不同反应时间对苯酚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第107-109页
        6.2.6 苯酚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路径与动力学拟合及偏差分析第109-114页
        6.2.7 磷钨酸改性Pd/Ce-AlOx催化剂的稳定性第114-115页
    6.3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17-121页
    7.1 研究结论第117-119页
    7.2 创新点第119页
    7.3 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31-132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热炉尾气中AsH3低温微氧催化氧化净化研究
下一篇:尖晶石型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