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竹林七贤”称号的生成及性质 | 第11-35页 |
第一节 “竹林七贤”传说的产生 | 第11-16页 |
第二节 从东晋士人“林下”情结看“竹林七贤”名目定型 | 第16-22页 |
第三节 “竹林七贤”称号的诗性 | 第22-24页 |
附录:再论“竹林七贤”名目首见孙盛《魏氏春秋》 | 第24-35页 |
一、《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纵礼蔑礼”条所引《魏记》相关问题再论 | 第25-30页 |
二、史道硕为东晋画家考论 | 第30-35页 |
第二章 “竹林七贤”整体文化形象 | 第35-61页 |
第一节 东晋士人对“竹林七贤”名士格的认同与修饰 | 第35-39页 |
第二节 南朝对竹林风度的解读 | 第39-47页 |
一、士人对竹林名士疏离政治的推崇 | 第41-44页 |
二、宫廷对竹林风流的艳情化 | 第44-47页 |
第三节 南朝“竹林七贤”形象的新变 | 第47-55页 |
一、蓬莱七贤 | 第48-53页 |
二、文学集团 | 第53-55页 |
第四节 北朝对“竹林七贤”形象的接受 | 第55-61页 |
第三章 嵇康文化形象 | 第61-84页 |
第一节 “弹琴咏诗”:高雅的象征 | 第61-71页 |
一、琴与嵇康的诗意生活 | 第61-67页 |
二、后世对嵇康高雅形象的体认 | 第67-71页 |
第二节 “索琴而弹”:美的幻灭 | 第71-84页 |
一、士人对嵇康临刑场景深刻记忆 | 第73-75页 |
二、士人对嵇康之死的惋惜之情 | 第75-78页 |
三、嵇康弹琴灵鬼故事的附会 | 第78-84页 |
第四章 阮籍文化形象 | 第84-98页 |
第一节 礼玄之争与阮籍形象的分化 | 第84-92页 |
一、玄学之士眼中的玄学偶像 | 第85-89页 |
二、礼法之士眼中的败俗之人 | 第89-92页 |
第二节 《咏怀诗》接受群对阮籍苦闷形象的窥探 | 第92-98页 |
一、颜延之、沈约等因政治境遇对阮籍苦闷的理解 | 第93-95页 |
二、萧纲、庾信等身世之感中对阮籍苦闷的遥呼 | 第95-98页 |
结语:《思旧赋》——此情可待成追忆 | 第98-110页 |
一、《思旧赋》作于向秀入洛前考 | 第100-104页 |
二、向秀作《思旧赋》的心态 | 第104-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7-118页 |
后记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