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开发去除水体中低浓度磷的复合吸附材料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22页
        1.1.1 水体中的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第11-12页
        1.1.2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第12-13页
        1.1.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3-14页
        1.1.4 水体中磷的去除方法第14-16页
        1.1.5 吸附除磷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1.6 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特性第19-20页
        1.1.7 易与水体分离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第20-22页
    1.2 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第22-25页
        1.2.1 研究内容第22页
        1.2.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2-25页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第25-33页
    2.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仪器第26页
    2.3 研究方法第26-33页
        2.3.1 材料表征第26-27页
        2.3.2 溶液中PO43-浓度分析第27-28页
        2.3.3 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第28-33页
第3章 Al_2O_3/PVA多孔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吸附PO_4~(3-)性能研究第33-51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2.1 样品制备第34-35页
        3.2.2 样品表征第35页
        3.2.3 磷吸附静态实验方法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50页
        3.3.1 Al_2O_3/PVA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第36-37页
        3.3.2 制备工艺对除磷的影响第37-39页
        3.3.3 负载率对除磷的影响第39-40页
        3.3.4 投加量对磷去除的影响第40-41页
        3.3.5 反应时间的影响及动力学研究第41-42页
        3.3.6 溶液pH值对磷去除的影响第42-43页
        3.3.7 磷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第43-45页
        3.3.8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45-46页
        3.3.9 共存离子对磷去除的影响第46-47页
        3.3.10 吸附剂循环性能研究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Al_2O_3/CA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吸附PO_4~(3-)性能研究第51-71页
    4.1 引言第51-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1 样品制备第53-54页
        4.2.2 样品表征第54页
        4.2.3 去除磷酸根的方法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9页
        4.3.1 Al_2O_3/CA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第54-59页
        4.3.2 包覆海藻酸钙前后对除磷的影响第59-61页
        4.3.3 包覆海藻酸钙前后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1-62页
        4.3.4 包覆海藻酸钙前后饱和吸附量研究第62-63页
        4.3.5 初始浓度和温度对Al_2O_3/CA吸附除磷的影响第63-65页
        4.3.6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65-66页
        4.3.7 溶液pH值对磷去除的影响第66-67页
        4.3.8 竞争离子对磷去除的影响第67-68页
        4.3.9 解吸实验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Al_2O_3/CA复合材料动态吸附去除水中PO_4~(3-)的性能研究第71-91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实验方法第72-74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72页
        5.2.2 Al_2O_3/CA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2页
        5.2.3 动态吸附实验第72-73页
        5.2.4 穿透曲线计算参数第73-7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4-88页
        5.3.1 不同比例Al_2O_3/CA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4-76页
        5.3.2 填料层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6-78页
        5.3.3 进水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8-80页
        5.3.4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80-82页
        5.3.5 穿透曲线模型拟合第82-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垃圾轻物质风选分离技术研究
下一篇:净水厂污泥煅烧制备水环境除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