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前言 | 第10-11页 |
2.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2.1 恐惧管理理论概述 | 第11-14页 |
2.1.1 恐惧管理理论来源 | 第11页 |
2.1.2 恐惧理论的内容 | 第11-12页 |
2.1.3 死亡凸显 | 第12页 |
2.1.4 死亡提醒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2 亲密关系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2.2.1 亲密关系概述 | 第14页 |
2.2.2 依恋和亲密关系之间的联系 | 第14-15页 |
2.2.3 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研究 | 第15页 |
2.2.4 成人依恋测量 | 第15-16页 |
2.2.5 亲密关系缓冲焦虑作用 | 第16-17页 |
2.2.6 亲密关系与死亡提醒研究 | 第17页 |
2.2.7 依恋风格与亲密关系死亡提醒效应 | 第17-18页 |
2.3 死亡提醒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 第18-20页 |
2.3.1 死亡提醒方式 | 第18-19页 |
2.3.2 中性组提醒操纵 | 第19页 |
2.3.3 延迟任务 | 第19-20页 |
2.4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5 本研究问题提出 | 第21页 |
2.6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7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3.实证研究 | 第23-35页 |
3.1 阈下死亡提醒下,个体对亲密关系和亲密关系评价的影响 | 第23-26页 |
3.1.1 被试选择 | 第23页 |
3.1.2 测量工具 | 第23页 |
3.1.3 实验程序和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4 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3.2 依恋风格在死亡焦虑和亲密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26-30页 |
3.2.1 被试选择 | 第26页 |
3.2.2 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26-27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3.3 依恋风格在死亡焦虑和内隐亲密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30-35页 |
3.3.1 被试选择 | 第30页 |
3.3.2 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30-31页 |
3.3.3 实验程序 | 第31页 |
3.3.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4.总讨论 | 第35-39页 |
4.1 死亡提醒与亲密关系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4.2 死亡提醒下,性别对死亡焦虑以及亲密感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 依恋风格在死亡焦虑和亲密感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36-39页 |
5.研究不足和结论 | 第39-41页 |
5.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5.2 展望 | 第40页 |
5.3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