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 1.1 引言 | 第13页 |
| 1.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3-16页 |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 | 第13-14页 |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6页 |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6-25页 |
| 1.3.1 碳基负极材料 | 第17-18页 |
| 1.3.2 合金类负极材料 | 第18-25页 |
| 1.3.2.1 Si基负极材料 | 第19-23页 |
| 1.3.2.2 Sn基负极材料 | 第23-24页 |
| 1.3.2.3 Ge基负极材料 | 第24-25页 |
| 1.3.3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25页 |
| 1.4 稻壳简介 | 第25-33页 |
| 1.4.1 稻壳的组成、结构和应用 | 第26-27页 |
| 1.4.2 稻壳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27-33页 |
| 1.4.2.1 稻壳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7-28页 |
| 1.4.2.2 稻壳基单质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8-31页 |
| 1.4.2.3 稻壳基SiO_x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31-33页 |
| 1.5 本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球磨时间对SiO_2/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53页 |
| 2.1 引言 | 第35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 2.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5-38页 |
| 2.2.2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 | 第38-39页 |
| 2.2.3 稻壳基SiO_2/C复合物的制备 | 第39-40页 |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40-51页 |
| 2.3.1 样品表征 | 第40-47页 |
| 2.3.1.1 XRD和Raman分析 | 第40-41页 |
| 2.3.1.2 热重分析 | 第41-42页 |
| 2.3.1.3 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 2.3.1.4 粒度分析 | 第44-45页 |
| 2.3.1.5 孔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7-51页 |
| 2.3.2.1 充放电测试 | 第47-48页 |
| 2.3.2.2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48-49页 |
| 2.3.2.3 倍率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 2.3.2.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0-5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三章 球磨转速对SiO_2/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 3.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3.2.2 电极制作和电池组装 | 第54页 |
| 3.2.3 稻壳基SiO_2/C复合物的制备 | 第54页 |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4-60页 |
| 3.3.1 样品表征 | 第54-57页 |
| 3.3.1.1 XRD和Raman分析 | 第55页 |
| 3.3.1.2 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 3.3.1.3 粒度分析 | 第56-57页 |
| 3.3.1.4 孔结构分析 | 第57页 |
| 3.3.2 电化学性能 | 第57-60页 |
| 3.3.2.1 充放电测试 | 第57-58页 |
| 3.3.2.2 循环寿命测试 | 第58-59页 |
| 3.3.2.3 倍率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4.1 结论 | 第61-62页 |
| 4.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4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