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审前会议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研究内容第10-11页
    四、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概述第12-23页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涵意第12-17页
        一、审前会议的概念第12-13页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渊源第13页
        三、审前会议与审前程序中其他相关程序的关系第13-17页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与功能第17-23页
        一、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第17-19页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功能第19-23页
第二章 我国审前会议的构成及运行第23-29页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构成第23-26页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主持者第23-26页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参加者第26页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运行第26-29页
        一、审前会议的启动方式第26-27页
        二、首次会议第27-28页
        三、后续会议第28-29页
第三章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8页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第29-32页
        一、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客观考察第29-31页
        二、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主观认识第31-32页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一、缺乏操作性强的指导规则第32-33页
        二、审前会议程序设置存在空白第33-34页
        三、相关司法主体怠于启动审前会议第34-35页
        四、审前会议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不明确第35-38页
第四章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第38-54页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的模式选择第38-44页
        一、可供借鉴的域外模式第38-42页
        二、我国审前会议应选择的模式第42-44页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措施第44-54页
        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审前会议指导规则第44页
        二、完善审前会议的程序设置第44-46页
        三、构建配套的审前会议制度措施第46-51页
        四、明确审前会议的法律效力,建立审前会议的制裁措施第51-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