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大型储罐结构的简介 | 第11-12页 |
1.3 锚固罐的抗震研究 | 第12-13页 |
1.4 非锚固罐的抗震研究 | 第13-16页 |
1.4.1 非锚固罐的主要破坏形式 | 第13页 |
1.4.2 屈服破坏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3 实验测试研究 | 第14-15页 |
1.4.4 翘离简化模型 | 第15页 |
1.4.5 提离的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地震激励下的储罐动压力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2.1 水平与竖向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动液压力 | 第17-20页 |
2.1.1 相关方程的的建立 | 第17页 |
2.1.2 储罐的边界条件 | 第17-18页 |
2.1.3 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φ(r,z,t)方程 | 第18-19页 |
2.1.4 速度势的边界条件集合 | 第19-20页 |
2.2 罐壁总压力方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不等厚罐壁应力的组合壳理论 | 第24-41页 |
3.1 长短圆柱壳组合法的提出 | 第24-25页 |
3.2 组合圆柱壳法应用于应力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壁板应力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3.2.2 底板应力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7-30页 |
3.3.1 作用力及力矩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应力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3.3.3 15×10~43m~3储罐不同水位对应力分布 | 第29-30页 |
3.4 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 | 第30-39页 |
3.4.1 测试方案与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4.2 外壁测试数据 | 第30-34页 |
3.4.3 底板测试数据 | 第34-37页 |
3.4.4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大型储罐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1-53页 |
4.1 固液耦合简述 | 第41-42页 |
4.1.1 固液耦合的分类 | 第41页 |
4.1.2 固液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4.2.1 ANSYS软件简介 | 第42-43页 |
4.2.2 建模对象分析 | 第43页 |
4.2.3 单元的选取及边界条件的假定 | 第43-44页 |
4.3 储罐的模态分析 | 第44-47页 |
4.3.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4-45页 |
4.3.2 模态提取方法的简介 | 第45-46页 |
4.3.3 系统频率求解方法简介 | 第46-47页 |
4.4 15×10~4m~3储罐固有特性计算 | 第47-52页 |
4.4.1 固液耦合振动频率及振型分析 | 第47-49页 |
4.4.2 浮顶对储罐模态分析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公式计算的固有频率 | 第50-51页 |
4.4.4 储液高度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储罐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3-68页 |
5.1 地震动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53-56页 |
5.1.1 瞬态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3-54页 |
5.1.2 Newmark-β法简介 | 第54-56页 |
5.2 地震激励分析 | 第56-57页 |
5.2.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7页 |
5.2.2 地震波的输入方式 | 第57页 |
5.3 水平与竖向地震激励同时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 第57-67页 |
5.3.1 时程分析 | 第57-64页 |
5.3.2 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 第64-65页 |
5.3.3 晃动波高分析 | 第65-66页 |
5.3.4 基底剪力分析 | 第66-67页 |
5.3.5 储罐的位移及应力对比分析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详细摘要 | 第75-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