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强迫失踪的含义界定及发展脉络述评 | 第8-14页 |
第一节 强迫失踪行为的含义界定 | 第8-10页 |
第二节 强迫失踪问题的起因与现状剖析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强迫失踪行为惩治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强迫失踪保护体系探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规制强迫失踪行为的国际规范性文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专题性人权保护机制—被强迫或非自愿失踪问题工作组 | 第16-18页 |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推进作用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有关强迫失踪国际规则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强迫失踪罪与危害人类罪的区别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由公约规定的“受害者”看国内、国际法的区别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从责任承担方式剖析公约的监督机制 | 第22-25页 |
第四章 从规范运行评述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困境 | 第25-30页 |
第一节 《保护所有人免受强迫失踪公约》的生效前景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区域人权保护机制的不平衡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实践作用探讨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规范运行困境的反思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公约生效曲折进程的认同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人权保护责任的承担机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国际刑事法院作用力的背景探究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7-49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