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霍耐特承认正义理论下的主体权利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4页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与构思第8-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9-1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发展趋势第11页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1-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霍耐特承认正义理论第14-28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5-20页
        一、黑格尔的承认理论第15-16页
        二、法乔治·赫伯特·米德社会心理学第16-18页
        三、社会批判理论第18-19页
        四、米歇尔·福柯权力理论第19-20页
    第二节 霍耐特承认正义理论形成过程第20-23页
        一、理论积累、形成与发展第20-21页
        二、正式提出第21-22页
        三、发展与完善第22-23页
    第三节 霍耐特承认正义理论特征第23-28页
        一、强调正义原则的规范性第23-24页
        二、强调个体情感体验第24-25页
        三、坚持一元规范下的多元原则统一第25页
        四、坚持承认正义的普适性第25页
        五、重视经验社会学和人类学第25-28页
第三章 承认正义理论下的主体权利第28-46页
    第一节 承认与权利之间的关系第28-31页
        一、承认主导权利第28-29页
        二、权利支配承认第29-30页
        三、新伦理规范下的承认与权利第30-31页
    第二节 承认正义理论下主体权利的主要内容第31-37页
        一、参与社会生活的平等身份第32-34页
        二、参与社会竞争的平等机会第34-35页
        三、参与社会价值评估的平等规范第35-37页
    第三节 主体权利缺失的原因第37-46页
        一、根本原因:蔑视与冲突第38-40页
        二、直接原因:法治建构的非对称性第40-42页
        三、社会原因:社会群体的失声第42-46页
第四章 霍耐特承认正义下主体权利的维护与完善第46-56页
    第一节 建立以爱与关怀为主导的私密关系第46-48页
    第二节 建立以平等的权利义务为规范的法权关系第48-51页
    第三节 建立以团结和荣誉为社会规范标准的社会尊重关系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2页
作者简历第62-6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常州学派的思想基础及其经世致用的学术路向研究
下一篇:论胡塞尔对笛卡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