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妇产科护理学论文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剖宫产率及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第13页
        1.1.2 VBAC及ERCD的优点与不足第13-14页
        1.1.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24页
    2.1 研究对象第18-20页
        2.1.1 研究对象样本量第18页
        2.1.2 纳入排除标准第18页
        2.1.3 研究对象来源第18页
        2.1.4 质量控制第18页
        2.1.5 伦理原则第18-19页
        2.1.6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2 纳入变量第20-21页
        2.2.1 变量选择依据第20页
        2.2.2 变量赋值第20-21页
    2.3 统计学分析第21页
    2.4 单因素分析基本资料第21-22页
    2.5 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第22页
    2.6 对模型进行评估第22-24页
        2.6.1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第22页
        2.6.2 灵敏度和特异度第22-23页
        2.6.3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第23-24页
3 结果第24-32页
    3.1 纳入样本资料基本情况描述第24-25页
    3.2 VBAC组与ERCD组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第25-26页
        3.2.1 两组一般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第25页
        3.2.2 两组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第25-26页
    3.3 VBAC组和无指征剖宫产组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第26-28页
        3.3.1 两组一般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第26-27页
        3.3.2 两组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第27-28页
    3.4 Logistic多元回归影响因素筛选第28-29页
    3.5 建立的VBAC预测模型第29页
    3.6 模型检验效能评估第29-32页
        3.6.1 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第29-30页
        3.6.2 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第30页
        3.6.3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9页
    4.1 临床基本资料分析第32页
    4.2 阴道分娩史与阴道试产结局的关系第32-33页
    4.3 入院BMI与阴道试产结局的关系第33-34页
    4.4 GDM、新生儿体重与阴道试产结局的关系第34-35页
    4.5 年龄、孕周、胎儿性别和精神心理因素与阴道试产结局的关系第35-36页
        4.5.1 年龄第35页
        4.5.2 孕周第35页
        4.5.3 胎儿性别第35-36页
        4.5.4 产妇自身精神心理因素第36页
    4.6 预测模型及临床应用价值第36-37页
        4.6.1 Logistic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6页
        4.6.2 模型效能检验第36-37页
    4.7 与国外模型比较第37-38页
    4.8 展望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44-46页
附录1-大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第46-47页
附录2-大连大学护理学院伦理委员会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社区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基于杂交链式反应及纳米花的大肠杆菌新型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