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19-28页 |
2.1 城市与城市经济效率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1 城市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城市经济效率的概念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经济效率理论 | 第19-20页 |
2.2.2 集聚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3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0页 |
2.2.4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2.3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1-24页 |
2.3.1 城市经济效率评价的指标选取 | 第21-23页 |
2.3.2 城市经济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23页 |
2.3.3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4.1 三阶段DEA方法 | 第24-26页 |
2.4.2 Tobit回归分析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河北省城市经济效率实证分析 | 第28-47页 |
3.1 三阶段DEA法测算河北省城市经济效率 | 第28-33页 |
3.1.1 第一阶段传统DEA实证结果 | 第28-29页 |
3.1.2 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 第29-31页 |
3.1.3 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后DEA实证结果 | 第31-33页 |
3.2 河北省城市经济效率总体特征分析 | 第33-36页 |
3.2.1 基于平均效率的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基于城市经济效率分布的分析 | 第34-36页 |
3.3 分地区分析河北省城市经济效率 | 第36-45页 |
3.3.1 环首都四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分析 | 第36-39页 |
3.3.2 沿海三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分析 | 第39-42页 |
3.3.3 冀中南四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分析 | 第42-44页 |
3.3.4 三个地区第三阶段平均城市经济效率的比较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河北省城市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5页 |
4.1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4.2 ARDL边界协整检验 | 第48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4.4.1 河北省整体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4.4.2 分地区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5.2.1 提高城市规模效率,扩大中小城市规模 | 第56页 |
5.2.2 调整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第56-57页 |
5.2.3 实施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科技进步 | 第57页 |
5.2.4 积极利用外资,加深经济开放程度 | 第57-58页 |
5.2.5 优化城市金融体系结构,提高资金配置能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